第三方支付的后牌照时代: 战略至上

31.03.2015  13:03

  日前,据媒体报道,支付牌照发放政策正在收紧。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暂停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如果报道属实,那将意味着“后牌照时代”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面临新的竞争格局。

  并购重组渐成趋势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现有支付企业的“蛋糕之争”。自2011年5月央行发布首批支付牌照已经过去了4年,来自行业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了269家。其中既有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等这类业务范围遍及全国的大型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有一些规模较小、名不见经传的“小家碧玉”型地方支付机构。除此之外,一些看似与支付行业不大相关的企业如泸州老窖、TCL集团等都在摩拳擦掌,试图求得一张支付通行证。

  但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数量如此众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中,能够真正赚钱并且找准发展策略的企业,其实并不多。整个市场份额中,前几大支付巨头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银联支付等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剩下约20%的份额由200家中小型支付企业抢食。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曾表示:“现在央行批了269家第三方支付公司,269家里面能有三四家真盈利,那就相当不错了,剩下的基本都在亏钱。”

  这种情况下,兼并、收购与重组成了近一两年来支付行业的常态。2014年初,易宝支付并购和付信息,为布局移动支付储备兵力;2014年底,万达集团与快钱签署战略投资协议,获得支付行业排名第四的快钱支付控股权,并表示未来将发力电商。对此,一名行业人士表示,2015年,并购重组将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大趋势,潜在用户达8亿的手机用户所带来的移动支付、O2O、互联网金融等蕴藏巨大商业价值的领域,会引得更多没有支付牌照,但是又想做支付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场。

  后牌照时代更拼眼光

  尽管未来支付行业仍然蕴藏巨大商机,但显然,后牌照时代,对于众多身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企业来说,这场争夺战将变得更加激烈。资本大鳄的不断涌入使得财力不那么雄厚的中小支付企业生存环境更加艰难。

  在这样一个时代,自主创新的支付企业该如何生存下去?对此,易宝支付创始人兼CEO唐彬表示,支付企业不能忘本,把自己的“大本营”做好,之后再考虑通过跨界等形式向其他方向延伸。易宝支付成立10多年来,一直把触角扎根于行业支付,通过深入挖掘细分行业的支付需求,在航空旅游、数字娱乐、行政教育、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进行拓展,做细分行业市场的支付解决方案。在牢牢把握行业支付命脉的同时,易宝也不断在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O2O等新兴领域开拓疆土。这与公司成立12年之际推出的“支付+金融+营销+征信”战略不谋而合。

  唐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重要趋势,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新突破点,也是易宝支付的核心战略方向之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鼓励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由此衍生出了如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等多个细分行业。而对于支付行业来说,尽管此前未有互联网+的术语,但是,整个行业其实一直在践行互联网+金融的战略,甚至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就是互联网+金融。“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来说,商场的厮杀不仅仅需要拼背景,更需要拼眼光、拼战略。”一位行业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