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的场景里
历时五年,学者彭秀良的“北洋三杰”终于出齐了。《王士珍传》、《冯国璋传》、《段祺瑞传》,三部人物传记把民国初期的风云往事以丰厚详实的史料汇集疏理,在“北洋政府”这条主线上展开一幅历史与传承、国家与政要、内忧与外患纵横交织的时代画卷,终成清晰而完整的“北洋三杰”系列人物传记。三本传记自成系列、相互佐证、吹沙见金、推本还真,使得“北洋三杰”具有三大可读之处。
赖以史料详实著书。这些年写人物传记的书甚多,与以往所见的人物传记不同,“北洋三杰”通篇素材由史料构成,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作者只在衔接和时序上做了必要的交待与铺垫。那些从未公开过的公文、电报、公函、政令、手记、信札、家书和照片,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极尽原始风貌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也是“北洋三杰”从政理国、持家传业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深得家族后人认可。人物传记能否得到其家族后人的认可,既是尊重前辈和其后裔的问题,更是所著属实和家史印证的问题。没有家族后人认可的人物传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归于文学作品中的小说类,而不能称之为以严谨为律的文史学类人物传记。“北洋三杰”所用文史资料基本上出自馆藏档案和嫡亲走访,既无坊间传闻更无流弊杜撰之说,因而深得其家族后人的认可。正如冯国璋之嫡孙冯容在前言中所书:“彭秀良先生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发掘,还原了祖父的历史面目。……今天,历史终于回归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逐渐显露出她的本来面目,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
突破定式思维束缚。长久以来,定式思维是人物传记成书之缰,因而不乏教课书式的人物传记。如此一来,反倒使其真实可信性备受后世质疑。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切忌罔顾当时的历史环境,以作者个人理解之管见先入为主,论事定性肆墨评人。如此而产生的偏颇、差池和个人好恶,势必在书中显露无疑。作文忌死套八股,著书怕个人好恶。要突破定式思维的束缚著书立说,就必须站在中华民族史实的高度上看待历史人物。公正不倚、胸怀博大、视野开阔、敢于担当、学识有加、品高德清,这些著书之人应当具备的要素缺一不可。由此及彼,“北洋三杰”成书尤为难能可贵。
站在历史的场景里,通读“北洋三杰”系列人物传记,发现她有着纵深透视的立体感。在这个层叠交错的大舞台上,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和作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真实客观再现这一切的人物传记,对民族的过往与兴衰、未来和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