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合力稳增长——我省经济运行如何实现稳中有升稳中有进

12.12.2014  15:35

      一季度增长4.2%,上半年增长5.8%,前三季度增长6.2%,预计第四季度我省经济运行趋势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节奏——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清晰呈现出我省经济增速逐季回升的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问题突出、大气污染严重三大矛盾集中爆发。面对全国的共性矛盾和河北的特殊困难,全省上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牢牢把握调结构与稳增长的平衡点,依靠改革创新激发民间和企业活力,全省经济发展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中实现稳中有升、稳中有进。
      稳增长首先是稳投资。新常态下稳增长,必须要优化投资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紧紧抓住项目这个关键不放松。
      6月13日,在全省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建设项目调度会议上,我省发布今年重点推进建设项目计划安排。120个项目,总投资12135亿元。这一超万亿的投资占到我省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45.8%。同一天,我省还发布了《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增加公路、水利、电网等领域投资,对于列入“双百双千”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今年提前开工、提前竣工的,给予一定奖励。
      今年以来,我省把年内重点推进建设项目,放在了交通设施建设、能源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工程、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六大领域。根据当前形势,我省重点往四个方向找项目:着眼于实现一体化发展,注重抓好与京津合作的项目;着眼于实现创新型发展,注重抓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着眼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抓好绿色循环低碳项目;着眼于实现跨越式发展,注重抓好后工业化阶段的项目。
      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北汽集团华北(黄骅)汽车产业基地一期工程生产形势良好,二期工程正在积极筹建,最终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0万辆;
      邯郸新兴装备材料及物流基地、国网公司张北风光储输示范一期等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
      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配套项目、保定航天科技乐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等开工建设;
      海兴核电项目、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二期、武安围城钢厂退城搬迁、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等项目获国家批复立项或同意开展前期工作……
      今年以来,我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头等大事来抓,形成了抓项目的强大合力。从东部沿海到环京津区域,从张承地区到冀南大地,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正风生水起。今年1-10月,全省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8.1亿元,同比增长16%。全省“双百双千”工程在建项目年计划投资5028.8亿元,实际已完成4860.5亿元,占年计划96.7%。879个计划新开工项目中,已有850个如期开工。
      结构调整带来生机活力
      着眼当前增长,优化未来发展,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抛弃单纯重速度的发展观。调结构既能助力当前增长,又能优化未来发展,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的重要途径。
      “要正确把握调结构、治污染、稳增长的辩证关系,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结构已到了非调不可的时候,河北必须要走绿色崛起的路子,构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近日,在沙河市河北中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玻璃深加工车间刚刚投产的生产线前端,1平方米只能卖到13元的原片玻璃进去,经过总长300多米生产线的加工,制成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身价就能增加三四倍。而从这个车间再到紧邻的门窗生产车间,这1平方米的低辐射镀膜玻璃被制成铝包木高端门窗后,价格达到3000元/平方米,又翻了几十倍。随着越来越多像河北中玻新材料项目的建成投产,沙河玻璃的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玻璃产业由生产玻璃原片为主向深加工转变,逐渐由低端向高端迈进。
      如果说,一片原片玻璃的升值之旅,见证着河北传统产业“有中生新”的蜕变,那么,经济欠发达的衡水发展机器人产业,则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无中生有”的例证。在衡水湖畔的泰华伟业有限公司,机器人研发区、生产区、展示区和飞行试验跑道正加紧建设。该公司将投资27.8亿元建设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教学的全产业链模式,生产陆地、空中、水下智能机器人。
      一年来,坚持传统产业“有中生新”,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推动产业向着高端、高质、高效方向迈进,我省产业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前三季度完成增加值1687亿元,增长11.5%,增速比全省工业快6.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6%,比重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同时,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继续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加快,同比增长24.1%,为2012年10月以来最快增速。
      河北产业不再只是“傻大笨粗”的代名词,一批新的产业和新的企业加速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向着“高精尖特”迈进。目前,我省光伏产业发展规模全国第一、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是全国光伏行业唯一拥有完整产业体系的省份;充分利用张承和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我省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二……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2.5%,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我省三产贡献超二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继续发力,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7%,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5%,超过第二产业7.4个百分点。
      改革创新激发强劲动力
      以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拓展增长新“蓝海
      新常态下,唯有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才能拓展出新的“蓝海”。越是困难,越要改革;越是困难,越要创新。这不仅是解当前之困,也是谋长远之基。
      今年9月,正蓝旗至张家口铁路黑城子至张家口段工程项目核准申请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与以往铁路建设不同的是,该工程主要由社会资本投资,张家口通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等我省3家企业持股四成。
      今年,我省向社会推出首批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涉及交通、能源、市政等领域的38个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蓝张铁路黑城子至张家口段工程,是进入清单的唯一一个铁路建设项目。”省发改委主任陈永久介绍,今年项目建设最鲜明的亮点是改革,一些重大工程建设更加侧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稳增长需要激发市场投资活力,不能一味地再走政府主导投资的老路了。”专家分析,盘活民间资本存量,让其进入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有利于扩内需、增供给、稳增长,激活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向创新要活力,要后劲。省财政厅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衡水的综合配套改革、平乡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改革……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围绕激活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破解要素瓶颈、修复生态环境、方便群众办事、增强基层活力、社会稳定、转变干部作风等8个方面开展了26项重点改革。
      新常态下,培育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才能释放增长新动力。今年以来,我省以权力“减法”换社会、市场活力“加法”,省本级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51项,下放133项,削减率高达57.3%。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进下,更多的民间资本放开手脚进入市场。我省新登记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1至10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49.84万户。今年1至8月,全省民间资本投资完成13141.5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省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80.1%。
      改革创新,汇聚成稳增长的强劲动力。随着一系列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我省经济增长的结构在持续改善,经济内生的新动力有所集聚,稳增长正在向预期方向发展。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