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苗的培育技术
在苗圃中将苗木更换育苗地继续育苗秋移植。用此方式培育的苗木移植苗。其移植目的意义在于移植扩大了地下营养面积,改变了地上部分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因此,使苗木地上地下生长良好。同时使树冠有扩大的空间,可按园林绿化用的要求发展。移植切去了部分主、侧根,促进须根发展,有利于苗木生长,可提前达到苗木出圃规格,也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种植施工时的成活率。
不同树种移栽后,其成活难易往往有很大关别,这是受不同树种的习性决定的。因此,在进行树木移栽前必须了解其习性,并按其习性要求来决定各项技术措施,才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从新陈代谢活动的生理角度上来看,树木经过掘起、搬运,再种下去,同于根系大死亡的危险。因此,在移栽技术措施上就要解决地上部分和根系间水分及营养物质相对平衡时期,尽可能减少根系损伤,适当剪去树冠部分枝叶,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及时灌水,创造条件来正确调整地上部分与根系间生理平衡,并促进根系与枝叶的恢复与生长。
一、细致整地与作业方式
在苗木移植区细致整地,要求土壤细碎、平整,除去草根、石块等杂物。作业方式依据地形而定,山地、缓坡地可采用苗床作业,平原地区可采用高垄作业,便于机械化操作。
二、确定密度与育苗图式
密度影响苗木质量、产量,又与苗期管理使用的机具有关。移植密度决定于苗木的生长速度、苗冠和根系的发育特性、苗木的培育年限和使用的机具等。一般是针叶树的株行距比阔叶树要小些,苗冠开张、侧须根发达或培育年限较长的株行距要大些,反之宜小些。使用机械管理,行距应加大。用苗床育苗的,株行距宜小。通常在移植后培育1~2年,一般株距为5~20~50厘米,行距为12~60~100厘米。培育年限较长的大移植苗,株行距可达100×120厘米,120×120厘米,甚至200×200厘米.。密度主要体现在移植的株行距上。株行距如过大,既浪费土地,产量又低;株行距过小,不仅不利于苗木生长,还不利于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经营管理。确定合理密度的原则应根据树种生长的快慢,苗冠的大小、育苗年限、苗木出圃的规格以及苗期管理使用的工具等因素而定。但确定密度时首先要以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1985)中规定的合格苗产量为依据,并力争突破标准的规定的质量与产量指标。但不管用何种作业方式,行距不宜大小。行距不宜太小。行距太小不利于苗期的中耕、除草、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适宜的行距建议:针叶树小苗的行距应在20cm左右,速生阔叶树苗的行距应在50~100cm。至于苗木株距要根据计划产苗数,单位面积苗行的总长度计算出所需的数据。
育苗图式对苗木质量是有影响的。实践证明,培育速生树种移植的育苗图式,以行距大,株距小对苗木生长有利。在单株营养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行距大株距小的育苗图式的苗木质量,比株行距相等的育苗图式好。
三、苗木分级与修剪
在移植前对苗木进行分级,将不合格的苗木清除,不同等级的苗木分别栽植,使移植后苗木生长整齐,减少苗木的分化现象。
修剪是剪去过长和劈裂的根系,一般根系长度应在12~15cm,过长则栽植窝根,太短也会降低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有萌芽力的常绿树种侧枝可进行适当短截,以减少水分蒸腾,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在修剪过程中严禁使苗根风干,故应在棚内进行修剪。修剪后的苗木应立即栽植,如果不立即栽植,要假植在背阴而润湿的地方,不可使苗根被风吹日晒。
四、栽培技术
1.穴植法
人工挖穴栽植,成活率高,生长恢复较快,但工作效率低,盆栽杜鹃花怎么养适用于大苗移植。植穴的直径和深度应略大于苗木的根系。
2.沟植法
先开沟将苗木按一定的株距放入沟,然后覆土。此法一般用于移植小苗。
3.注意事项
3.1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法,都要使苗木根系舒展,不能有卷曲和窝根现象。
3.2栽植要考虑移植区土壤的松散系数,栽植深度一般应比原来的土印略深,以免灌水后土壤下沉而露出根系,影响成活。
3.3为了便于抚育管理和进行机械化操作,栽植行要直,株行距要整齐划一,故栽植前应先进行定点放线。
3.4人工栽植时,覆土后要踩实,移植后要及时灌透水,过2~3d后再灌1次,并要及时先进行中耕,以防土壤板结。
五、苗期抚育管理
1.灌溉
依据气候条件而定,每次灌水应灌透。
2.追肥
依据树种特性、土壤肥力而定,追肥量一般比播种苗多些。
3.中耕除草
次数取决于土壤、气候及杂草生长情况,注意操作时不伤苗木和根系。
4.防治病虫害
据苗木相应易发生病虫害积极预防。
5.整形修剪
若为绿化大苗,还应据树种特性、园林绿化功能要求规格进行整形修剪。
六、苗木出铓
苗木经过一定时间的移植培育即可出铓 。起苗时要保持根系的完整性,侧根的长度决定于树种的特性、苗木大小、根系再生能力的强弱等。在生产中,较大的移植苗常常根据地际直径的粗度,来确定起苗的根系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