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解老难题需新思路关键是做好机械化

28.06.2014  13:35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段丽茜 赵红梅

    麦收已结束,今夏的秸秆禁烧工作也接近尾声。

    小麦收获之前,我省各地、各部门就广泛动员、明确责任,要求“不点一把火、不冒一股烟”,防止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收获期间,相关部门更是强化“一盘棋”思想,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严防死守,通过堵疏结合等方式,大力度推进秸秆禁烧。然而,根据我国环境卫星遥感监测,以及省地理信息局的动态监测显示,我省仍有一些地方出现焚烧秸秆现象,部分地区焚烧的面积还比较大。

    秸秆禁烧,为什么年年禁烧年年烧?这其中的难点是什么?这个“老大难”问题又该如何破解?6月25日至26日,记者到我省部分县市进行了采访。

     禁烧力度如何?地块责任到人,干部严防死守,小麦收割机配备秸秆粉碎机

    6月25日中午,刚刚下过一场雨,邢台市平乡县的田野里有些泥泞,玉米苗在雨水的滋润下更显嫩绿。放眼望去,玉米地里黄黄的麦茬,显示着该县在秸秆禁烧上作出的努力。

    从5月30日该县召开秸秆禁烧动员大会,到现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全县各部门、各乡镇都行动起来,加强秸秆禁烧,加大行政问责和处罚力度。

    “我们首先明确,各乡镇政府是秸秆禁烧的责任主体,各乡镇一把手是本级秸秆禁烧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领导干部分工包片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村委会,落实到地块、人头,明确责任,哪个地块出现焚烧现象,就追究相关责任人。”平乡县环保局负责人贺凤杰说,“县政府组成了3个督导巡查小组,24小时不间断巡逻在田间地头,发现火点,第一时间通知乡镇,乡镇有关人员要在十分钟内到达现场,及时进行扑救。

    严格查处问责,平乡县提出,只要出现1处焚烧现象,环保部门就对相关乡镇罚款2万元,属地政府对包村干部问责。同一乡镇发生2处及以上焚烧现象,要追究乡镇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直至撤职。

    在隆尧县,记者发现,宁鸡线公路两侧悬挂着“严禁烧秸秆,净化生态环境”的宣传条幅。在该县佃户营村,“焚烧秸秆罚款10000元”的红色条幅悬挂在村内道路的正上方。为严防秸秆焚烧,该县提出每个乡镇必须配备一辆宣传车,组织一个不少于20人的巡逻队,24小时巡逻。各乡镇还要配备一辆消防车,24小时定点待命,确保第一时间控制突然出现的火情。

    在禁烧的同时,各地还要求,小麦收割机必须配备秸秆粉碎机,否则不能下地。“在收获的同时,也把秸秆粉碎还田。”采访中,多地负责人表示。

     为啥还有人烧?部分地块麦茬高、麦秸厚,影响玉米耕种,烧秸秆后难以追查

    我省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秸秆禁烧,十几年走来,可以说禁烧效果明显,但是也必须承认,“不点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要求并未实现。

    根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国家气象卫星和环境卫星进行的遥感监测结果,今年6月1日至26日,尽管我省火点数同比减少,但仍有多个设区市出现焚烧秸秆现象。今年夏收以来,省地理信息局利用航天遥感及低空航测相结合的天地一体化技术,对全省小麦主产区秸秆焚烧进行动态监测,6月5日至14日十来天时间,就监测到619处火点,其中面积大于1000亩的焚烧地块就有9个,涉及邢台市隆尧县、宁晋县、平乡县,还有 邯郸 市的鸡泽县。

    秸秆还田有诸多好处,为什么还有村民点火?

    “有的秸秆粉碎后还是比较长,还田后地里铺了一层秸秆,没法种玉米。”一些村民表示,虽然省里规定麦茬不得高于15厘米,但是由于成本、机手操作难度等原因,有的地块麦茬依然比较高,影响耕种,为图方便,农民便一烧了之。

    6月25日,记者根据省地理信息局的监测结果,来到邢台市宁晋、隆尧等地,尽管已经过去十多天,但是麦茬焚烧过后的黑灰还是非常明显。

    “火是从旁边地里烧过来的,当时火很大。”正在地里查看庄稼的一位村民说。

    记者在隆尧、平乡等地采访中,问当地的村民“出现秸秆焚烧,有没有人被罚”时,得到的回答都是“一烧一大片,不知道是谁点的火,怎么罚?”一些县乡干部也表示,很多火都是晚上烧起来的,查处难度很大。

    也许正是这种“无法追究责任”导致的示范效应,使得一些村民才敢把地里的秸秆点燃。

    根本出路何在?尊重经济规律,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即使不禁也不会有人烧

    秸秆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综合利用前景广阔。只有在资源化综合利用上找到好办法,才能杜绝农民随手焚烧,走出焚烧困局。

    6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正定县三角村的玉米地。与别处麦茬比玉米苗还高的景象不同,这里一尺来高的玉米苗在微风中摆动,周围的麦茬并不太明显。在今年的监测中,正定县未出现着火点。

    “秸秆禁烧,关键还是机械化要做得好,农民方便了,即使不禁烧也不会有人烧。”正定县农机局局长刘蔚兰说,该县除要求小麦收割机上配备切抛机外,还要用秸秆还田机进行二次粉碎,麦茬的高度不超过10厘米,粉碎后的麦秸不超过8厘米。

    为提高秸秆还田率,从1997年刚进行秸秆禁烧时,正定县就对小麦收获机械进行财政补贴,其中,购买一台6000元的秸秆还田机,县财政补贴3000元。秸秆机械化还田因此在该县迅速铺开。

    二次粉碎,每亩地增加成本20元,钱从哪里来?

    “麦子是村里统种统收,粉碎秸秆也不用自己掏钱。”三角村村民高小路说,原来也觉得秸秆烧掉省事,村里也出现过烧自家秸秆,不小心把别人家麦子点着的事,但后来发现,秸秆还田顶一茬粪,还保墒,有秸秆地里野草长得也慢,大家就都不烧了。

    由于环省会、环机场,正定县一直是秸秆禁烧的重点区。为了不出现一个着火点,该县每年都花费大量人力、资金,在田间地头进行死看死守,因为出现着火点,该县也曾经将有关责任人进行撤职处理,但是后来转变思路,将严防死守的钱补贴到秸秆综合利用上。“全县有三分之一的村,是村里出钱为村民粉碎秸秆,村民省钱省事,粉碎效果还好。”刘蔚兰说。

    据了解,粉碎还田是我省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今年我省95%的小麦秸秆实现了粉碎还田。对于群众反映的由于机手本身的技术原因,出现麦茬过高问题,省农机局局长张连才介绍,各地每年都对机手进行技术培训,但是由于夏收时间紧,跨区作业机手多,给统一作业带来一定难度。“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小麦收获专业机械的投入和研发,加大对新型农机购置、安装的补贴力度,鼓励和吸引外出作业的本地农机迅速返回等措施弥补。

    为拓宽秸秆利用途径,平乡凯盈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第二代生物质发电项目,预计今年底可完成并网发电,年消耗农林废弃物20多万吨,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我省的一些地方也积极谋划和引进秸秆发电和秸秆颗粒加工项目,收购秸秆作为农业基料和动物饲料。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秸秆沼气、发电、压块饲料等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化综合利用格局正在形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