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04.02.2016  10:54
  2016年更积极的财政政策阀门即将开启,而信号早已发出。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作为执行者,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阶段性提高赤字率和减税是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发力方向。

  

  多位专家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之时,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方向是关键。要在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同时,适度加大赤字,为减税扩大空间。

  

  积极财政以减税为主

  

  积极的财政政策从2009年起代替稳健的财政政策以来,已有8个年头。不同于以往的“结构性减税”的表述,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行减税政策”尚属首次。

  

  在专家看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刺激和抑制两难的背景下,通过实行减税政策,既可以释放企业活力、社会资本活力,增强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又可以将减税的利好传递至消费终端,激发消费活力。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5年一系列减税举措支持“双创”共减免税3000亿元以上,其中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政策及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减免税近1000亿元,落实高新技术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1400多亿元。

  

  但是,减税降费也给财政收入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据财政部1月29日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同口径增长5.8%。其中5.8%的财政收入增速被媒体认为是自198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也低于年初预算安排。

  

  “财政收入增幅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也直接带来财政减收。”财政部分析称。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李旭章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供给侧改革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减税。在财政收入困难的时候提出减税,通过减税为企业减负,企业轻装上阵能为经济作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多效益。

  

  “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持续发展势能的‘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月22日召开的座谈会上强调,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等改革举措为企业减负松绑,放水养鱼,可以为鼓励社会投资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更宽松环境,推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中涵养宝贵税源,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次国务院座谈会上,“营改增”今年将全面推行以减轻企业税负获得明确。事实也证明,“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自2012年试点到2015年底,已累计为企业减税5000多亿元。

  

  “2016年减税还是主要看营改增。”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曾表示,今年“营改增”全面铺开后,减税额度有望达到9000亿元。

  

  赤字率或适度扩大

  

  2015年,在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背景下,很多人担心,“钱袋子”吃紧,进一步减税可能影响财政支出能力。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财政支出扩大,节能环保和民生等是财政发力的主要方向。同时,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突破2万亿元,达到23551亿元,高于年初预算。

  

  而2016年,从机构预测来看,供给侧改革推进需伴随财政的减税和降费,以给企业减轻负担,而刚性民生支出又难削减,财政赤字率上调是大概率事件。

  

  事实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释放出了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信号。会议并明确了增加财政赤字的用途,即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用扩大赤字来支持减税,激发企业活力以增强经济活力,这其中的含金量有多大?李克强这么说,财政收支的困难的确摆在我们面前,但减税降负举措,不做不行。只要企业能够生机勃勃发展起来,我们的经济就会有坚实的支撑。

  

  在社科院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蒋震看来,扩大财政赤字应该和供给侧相结合,应考虑发挥在哪些领域更有效,比如是支持需求方还是支持供给方,是支持生产方还是购买方。

  

  赤字率扩大多少合适?此前业内人士多判断2016年赤字规模在3%左右。按照楼继伟的表述,扩大赤字规模,主要需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有专家就表示,之所以明确为“阶段性”,是因为并非要一直提高财政赤字率,而是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需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安排,在必要的时候才进行提高。赤字率是一种反周期的调控措施,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就有可能提高赤字率。反之,当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变化时,不排除降低赤字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