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湖北农业产业腾飞
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各类农业科研教学机构近70家,涉农的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个,涉农两院院士12人,农业科技人员达5000多名。拥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43家。拥有县乡两级农村信息化机构2402个,从事农村信息化人员20383人,服务信息专家512名,农技110用户超过200万户。拥有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11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52家,农业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81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14家。
一是创新规划。在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形势下,湖北农业科技人及时调整技术创新重点,从单一支持种、养、加工格局变成了种、养、加、信息化、物流一体化全面推进的新格局,也改变了创新规划由点向线、由单个向整体、由局部向全面的转变。
2012年,重点打造了粮食、棉花、油料、蔬菜、家畜、家禽、水产、果树、林业、茶叶等十条农业科技产业链。2013年,重点推进了粮食、畜禽两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两年来,通过创新规划,促进了“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结合,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二是加强研发。近年来,每年开发新技术达100多项,比过去增长近50%。“华玉11号”等突破性品种不断涌现,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不断完善,低温冷榨、精量收割等农业新装备不断研发,智能化、清洁化、连续化等生产线不断完善。支持选育出的“先锋1号”鲌鱼、“中科3号”鲫鱼、“长丰鲢”鲢鱼等水产新品种进一步提升了湖北水产大省的地位;支持选育出的“神丹1号鹌鹑”配套系培育成功填补了我国鹌鹑产业一直缺乏自主培育品种的空白。结合湖北油菜发展需要,全面开展了高效、低耗、高品质油脂绿色提取工艺技术、低温清洁炼制技术、高附加值油脂产品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等研究,实现了湖北优质油菜的多层次精加工和高效增值,推动了湖北油料加工产业的技术升级。开展了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分别实施了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配套栽培物化产品研发、长江流域灾害性气候发展发展规律与预警模式的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胁迫下粮食作物修复技术研究、水稻涝害后栽培补偿技术及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
三是助成果落地。“十二五”以来,始终坚持将农业新品种中试示范、标准化种养殖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放在重要位置。在水稻、油菜、生猪、水产和生物农药、新型肥(饲)料等领域,每年引导转化重大农业科技成果50项以上,带动企业、社会投入达1:7。“糙米卷”的成功开发与顺利转化,改变了大米由传统的“初加工”向“深加工”和“循环利用”转变,实现了由过去的“做产品”向“做品牌”转变;湖北惠民通过经营“鄂杂棉10号”中试转化,从一个注册资金仅100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过亿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湖北中博生物仅转化“猪蓝耳病疫苗”一项成果,实现了从濒临破产到即将上市的华丽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