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山东蓝色经济区发展
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围绕“蓝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升级。省自主创新专项受理“蓝区”项目275项,涉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医药和海洋新兴产业等领域,占申报项目总数的41.5%。下达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结转项目59项,拨付资金9660万元。启动实施首批4个省政府与国家基金委联合资助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争取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等国家级170项。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万华聚氨酯核心原料中试装置、中集来福士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光威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玲珑高性能子午胎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重大创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拉伸海洋新兴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培育了青岛新型数字家电、潍坊动力机械、东营石油装备等一批百亿、千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启动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了山东省中关村(烟台南山)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创新药物烟台、潍坊孵化基地和威海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发展良好,半岛新药密集区建设初见规模。潍坊滨海海洋化工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潍坊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区域内共认定了1662家高新技术企业,“蓝区”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
二、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围绕重点区域和产业发展,完善创新平台布局和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已建成青岛超高压电缆、烟台芳纶等1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海洋涂料等6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威海海洋工程材料等21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以及37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5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47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省级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了“蓝区”产业和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深海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科学号”海洋科考船首航成功,船舶性能和船载设备得到充分测试,整船将于下半年进行国家验收。海信集团申报的国家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同行专家评审和综合评委答辩。青岛海洋涂料和啤酒生物发酵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中船重工725所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等一批区域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启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质升级工程,组织实施了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评估工作。
三、培育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采取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推进,多措并举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才,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出台了《山东省科技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完成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实施意见》,统筹配置现有科技资源,构建从新苗人才到领军人才的多层次、金字塔型科技人才计划体系。启动实施了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高端创新人才团队培育工程、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初步确定了10个人才团队和5个培养团队。目前区域内共拥有两院院士30人,建有院士工作站90个,吸引院士团队375人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含海外)400余人。以人才引进和培育促进产学研合作,区域内共建设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示范联盟52家,其中国家级试点联盟11家,建有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立了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青岛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烟台国家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山东寿光果菜种权及产品交易中心。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国-以色列科技合作示范园、潍坊默锐与以色列IDE公司卤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合作顺利,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一所、黄海水产研究所分别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签署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