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产业的手握住了 陕西的故事也就讲好了
省科技厅“十三五”规划中拟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
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技术项目,着力在煤油气绿色开采利用、新能源汽车、涡桨支线飞机等方面实现突破;
抓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智能制造、超导材料、生物育种等方面实现突破;
推进一批重大民生科技项目,在环境治理、医药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实现突破。
他对专业技术情有独钟,早年在学校时就和带的研究生们搞成了“隔空控制”,人在外面就可以给家里的花草浇水;他对陕西的科技家底还在熟悉,履新半年来在经常看见他把饭盒端到办公室里,边吃边看资料,说功课不做好就做不了陕西科技人。
2015年底的一天,位于丈八五路的科技厅办公楼的一间会议室里,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侃侃而谈。他说,他是科技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从陕西的资源禀赋,到稍显沉重的现实;从创新驱动,到众创众筹;从全省科技十三五规划,到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作为陕西科技的顶层设计者,他说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动力大于压力,乐见陕西科技十三五的新气象。
关于“十二五”科技工作: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七、西部第一
华商报:请谈一下“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工作的主要成绩。
卢建军:“十二五”期间,科技部支持陕西开展了两个试点。一个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一个是创新型省份建设。我们建成了全国首家省级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国第三家创新型试点省份,目前我们正在抓好产业、企业、园区、市县、环境五方面的工作,加快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另外,去年三季度,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入围了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我说几个数字。2014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367亿元,比五年前翻了近一番;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七、西部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8%。2015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721.76亿元,位居全国第4,是2010年的7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8项,位居全国第四,其中自然科学奖获奖数居全国第三。
同时,我们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陕汽集团“清洁能源汽车”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3D打印领域拥有专利数占全国总量超过50%。稀有金属、金属多孔、超导等材料研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新育成的陕单609玉米品种,单产达到1402.2公斤,创全国春玉米高产纪录。研制出世界首个乙肝靶向治疗新药。国际上首次突破了废水强化处理关键技术难题,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3亿元。
关于“十三五”工作思路: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华商报:国家提出,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下一步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卢建军: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市场能够合理配置、有效引导的,政府绝不去干预。市场配置不到位的,政府一定要想办法去引导。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处西部的省份来说,市场的导向作用往往不够强烈,这更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例如,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方面,市场主体参与的意愿往往不强,这就需要政府来引导配置。我们将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超前部署石墨稀、量子通信、高端存储等研发项目和平台,增强创新驱动的源头供给。
同时,我们要加强清单管理、链条部署。去年四季度,我们集中利用八个半天的时间,召开了科技管理创新会议,主要就是想厘清资源、摸清家底。目前,我们梳理了三个链条:一个是“项目—人才—成果—平台”的科技资源链条,一个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创新链条,一个是“指南编制—申报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后评价”的全程服务链条。下一步,我们的创新资源要围绕整个链条来部署,我们的创新服务也要围绕整个链条来提供。
关于人才:
出台“人才带项目引进”的政策措施
华商报:请谈一下“十三五”时期我省科技工作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举措。
卢建军:“十三五”时期,我们将着力围绕产业加强创新、围绕创新培育产业,充分发挥人才核心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园区承载作用、众创引擎作用、成果转化作用、重点项目带动作用和重点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推动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科技要有作为,人才是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要完善科技人才机制,发挥好人才的核心作用。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抓紧修订我省成果转化条例。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分配制度,制定促进科技人才流动的具体办法,落实科技创新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金融投资人才、科技中介人才、创业指导人才激励并重的机制,出台“人才带项目引进”的政策措施。
另外一个要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依托高校建立“四主”(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市场主体)的联合研发平台,推动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各科研院所复制推广光机所、有色院的创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企业孵化。发挥我省3D打印、减速器、伺服电机技术优势,着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能力。建立半导体集成电路全链条研发体系,助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壮大。
关于众创:
定期举办各级各类各行业的创新创业大赛
华商报:各类园区已经成为全省各种资源的集聚区,如何发挥各类园区的科技资源释放和转化?
卢建军:发挥各类园区平台的承载作用也是“十三五”全省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完善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体系,构建科技服务、转移转化一体化的云平台。加快在市县统筹分中心建立省中心镜像,推动省中心科技资源有针对性地在地方释放和转化。发挥7个国家高新区、7个省级高新区作用,完善高新区发展体系。支持西安高新区在西安高校设立“飞地”科技园,吸纳高校的科技资源;支持省内各高新区在西安科技资源密集区设立分园区,推动西安的科技资源面向地方释放和转化。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构建成果转移交易平台。同时,结合国家和省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积极探索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组织实施“一县一策”,凝练、聚焦各县特色产业,持续加强创新部署,培育地方支柱产业。支持县区与高校、院所结对子,落实“一县一众创空间”,出台专门配套政策,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用,推动“一县一示范”。
华商报:众创在“十三五”将有哪些作为?
卢建军:“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发挥众创引擎作用,推动成果转化和小微企业孵化。加快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部署众创空间、孵化器,抓好企业内创转型升级、高校众创成果转化、院所自创军民融合三个示范。定期举办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大赛,加快众包、众筹平台建设,通过大赛和众包平台来开放市场需求,引导参赛团队众包需求、参加竞赛,引导金融机构密切关注、种子天使基金及时跟进,从而构建众创大赛、众包平台、种子天使三位一体的助推模式。发挥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动创新创业的作用,探索设立微种子、微天使基金,降低众创融资门槛,加强创业指导培训,积极培育和引进投资人才。
陕西科技资源是优势,但如何挖掘好、利用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创新驱动把科技资源转化好,科技和产业的手握住了,陕西的故事也就讲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