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补碘要看权威攻略
5月15日是我国第25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碘’亮智慧人生,共享健康生活”。活动当天发布了由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共同制定的首部《中国居民补碘指南》。
既要消除碘缺乏病 又要防止碘过量危害
碘在自然界中以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和水中的含量都很低。此次发布的《中国居民补碘指南》指出,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流行,其原因是全球广泛性缺碘。目前,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食盐加碘政策,至少97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标准支持食盐加碘。
我国是碘缺乏病分布广泛、病情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及碘缺乏导致的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在部分病区开始食盐加碘,1993年国务院通过《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之后,全国采取了以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94.2%的县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普遍食盐加碘不仅使我国基本上消除了碘缺乏病,而且极大地改善了人群碘营养不良的状况。
但另一方面,我国少数省份的部分县还存在水源性高碘地区和病区。2005年,水源性高碘地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源性高碘地区和病区分布在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市)的110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3100万。目前,我国对水源性高碘地区实施供应未加碘食盐策略,并且每年对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监测,同时对水源性高碘病区实施改水。
《中国居民补碘指南》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目前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由于食盐加碘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因碘缺乏所致严重疾病——克汀病和地甲肿已较为罕见,群众对碘缺乏危害认识不够,防治意识逐渐淡化。另一方面,我国有世界上已知范围最大的水源性高碘地区,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会受到甲状腺肿、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高碘的危害或威胁。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策略,既要消除碘缺乏病,又要防止碘过量危害。
一般人群 无须吃含碘保健品
如何了解自身的碘营养状况呢?《指南》指出,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评价指标分为群体碘营养水平指标和个体碘营养水平指标。前者包括人群的尿碘中位数、甲状腺肿大率、新生儿TSH筛查阳性率等,后者则包括甲状腺容积和血清碘等,个人可通过上述检测了解自身碘营养状况。
个人每天应当补充多少碘呢?《指南》指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碘缺乏地区,每天从饮水中获得的碘量约为10微克,一般人群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碘量为25微克~50微克,如不特殊增加富碘食物,一般人群每天从食物中和饮水中获得的碘不能满足人体需求。
按照我国《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如果食盐强化碘量水平为25毫克/公斤,每天摄入5克加碘食盐,烹调损失率按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推荐的20%计算,每天从加碘食盐中可摄入碘100微克,加上饮水和食物中摄入的碘,便可达到一般人群碘推荐摄入量(120微克/天),因此除了居住在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居民不食用加碘食盐外,其他居民都应食用加碘食盐。
《指南》称,对于一般人群,只要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能够保证碘营养,不需再吃任何含碘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但是,从怀孕到子代出生后至3周岁以内,是子代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发生碘营养不良,会增加大脑发育迟滞的风险。因此,妊娠妇女、哺乳妇女、婴幼儿(出生后至36月龄内)等人群是碘的特需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人群应注意充分补碘。妊娠妇女孕期碘的推荐摄入量从非孕时的120微克/天增加到230微克/天,哺乳期妇女则为240微克/天。
未发现补碘 与甲状腺癌发病率相关
对于沿海地区居民“补碘是否超标”的争论,《指南》给出了一组数据。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4省(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浙江沿海城市、福建沿海城市和农村妊娠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31微克/升、140微克/升、130微克/升和109微克/升,都低于国际组织推荐的标准150微克/升,属于轻度碘营养缺乏。
因此,虽然沿海地区生产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当地居民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大部分来自于加碘食盐。如果沿海地区居民食用未加碘食盐,其大部分居民碘摄入量就会低于国际组织和我国推荐的摄入量。
相关专家表示,我国已在水源性高碘地区和病区供应未加碘食盐。2012年~2017年近6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水源性高碘地区和病区总体未加碘食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水源性高碘地区改水后,如果水中碘含量下降至碘缺乏水平,居民无法从饮水中摄入足够的碘时,同样需要食用加碘食盐。
此外,对于近年来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指南》指出,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甲状腺癌发生与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改变有关;二是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上升,特别是高分辨率B超和细针抽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指南》指出,目前并未发现补碘与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之间的相关性。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