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构建社区治理“生态圈”——上海市长宁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31.08.2015  17:26

  面对社会治理新课题,作为“全国文明城区”的上海市长宁区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到社区共治中。

  据了解,在长宁区,社区委员会在引导各方参与社区共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委员会是社区代表会议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委员由社区代表会议推选产生,一般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驻区单位代表等社区多方力量组成,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对涉及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社区事务进行议事、协商、评议、监督,并负责社区代表会议的日常工作。

  如何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新形势下必须破解的新课题。调研组了解到,长宁区《关于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注重发挥多元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机制共建、义务共担、资源共享、实事共办”的共享共治模式。在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自治功能亟待拓展和完善。长宁区共有居委会185个,居民区人口结构、社区环境、公共资源等各有差异,而居民自治在长宁区已经基本达成,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居民自治群众组织活跃在基层。

  在长宁区,作为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有效抓手,长宁区《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民警参与居民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制定并付诸实施,党员社区民警兼任居民区党组织副书记,鼓励社区民警长期扎根社区的考核激励机制等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长宁区也是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针对居民价值观念的多维化、文化习俗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人口流动的常态化,居民区党总支创建了古北市民议事厅,有40多位居民议事员,其中12位是核心议事员。议事员网络收集、筛选社区公共事务议题,经核心成员会议讨论后自主协商解决问题,同时“上传”居民区党组织“把把关”,必要时,居民区党组织及时约请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解决问题。一年多来,议事厅先后协商解决了数十件社区大小事务及矛盾。议事厅模式既坚持了党对社区事务的领导,又避免了过度行政化对居民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束缚,比较适应国际社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