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碰撞中发现 小型车碰撞谁受伤 没有想象中的差(图)

26.12.2014  16:49

   凤凰汽车·多车导购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说一个人越炫耀什么也许就越缺少什么,而越掩饰什么其实就越自卑什么...好吧,我姑且认为天天在圈里说忙的人其实都很闲,但为什么傻哥们越胖还越爱吃呢?映射回汽车的话题,也许是关乎速度、能源利用还是结构什么什么的原因,汽车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要与安全保护进行“漫长赛跑”,并且在全新的安全配置出现前,汽车厂商还要不遗余力的告诉用户:您现在拥有的就是完美!时至年末,我们特别策划了几期讨论汽车安全的内容,论据主要来自2014年欧洲和美国的权威碰撞结果,论点则是我身边的真实车主提出的。

 

   风口浪尖”的小型车

  第一期内容,我们顺理成章的选择了小型车,事实上,它也是经常站在汽车安全话题“风口浪尖”的一类车型,道理很简单:因为它身材小,因为它普遍便宜...于是在很多消费者头脑中都有一个固化思想,认为小型车约等于不安全,事实情况果真如此吗?它的安全性又真的让人放心吗?

   用户观点一:发生严重的碰撞事故后,倒霉的通常都是小型车,而且“个儿高块儿足”的驾驶者受伤几率更高。

   观点回复:客观条件下,小型车的安全性确实不及大型车,但危险驾驶导致的后果同样严重。

  来自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和丰田汽车等厂商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从2003年以来针对不同级别的车型每百万辆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小型车在严重碰撞后的人员伤亡几率确实要明显高于大型车,这当中影响最大的是车辆主被动安全装置、汽车自重以及车身抗翻滚能力。换句话说,当碰撞事故的客观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小型车与大型车相比,车内乘员确实更有可能和亲人说永别,而即便没有到达“永远活在别人心中”的地步,受伤的风险也会更高。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源于危险驾驶行为带来的危险,同样是来自IIHS的统计,同样是小型车和大型车的对比,但这次说的是货车。尽管结果依旧显示为小型货车的事故死亡人数要高于大型货车,但这次的主因并非是小型车的结构安全问题,更主要的其实来自人为因素:比如小型货车驾驶者多为青年男子,他们胆大心粗,相对容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相应的,大型货车的司机驾驶经验相对丰富,事故率要明显偏低。

  相应的,很多人都会想到在诱发危险的可能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小型车结构和自重的原因。理由很简单:由于体积的限制,小型车的车身吸能区通常很短,车舱空间也较小,这就导致了车辆在发生碰撞后乘员的生存空间的狭窄,同时乘员躯体承受单位的压强也更高。

  另外整备质量较轻的因素也更容易导致发生碰撞后车身位移,进而造成乘员的二次碰撞和伤害。但是从2014年E-NCAP碰撞测试结果来看,小型车正面碰撞的吸能区不足情况现在已经可以很好的通过车体结构设计、安全气囊更科学的布局得到改善。

   用户观点二:很多情况下,小型车的安全性不一定差于大型车,因为碰撞安全不能只说吸能空间的事,应该还有车身强度、设计时速、主动安全配置等等综合因素在里面。

   观点回复:就车辆安全本身而言,小型车确实没有想象中的差,越来越全面的主被动安全装置起到了弥补小型车一些“先天不足”的作用。

  熟悉Euro-NCAP(欧盟新车认证程序/中心)碰撞测试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其对新车评判的标准,四个方面即成年乘员、儿童、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配置。而从2014年最新的小型车碰撞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2014年E-NCAP碰撞共测试了13款小型车,其中有9辆车获得四星成绩,1辆车还获得了五星;在成年乘员和儿童方面,如今的小型车标准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大型车(仅以欧洲和美国市场销售的小型车为例),相应的,对于行人的保护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可能稍有不足的方面主要来自主动安全配置方面,由于小型车的成本价格以及车身布局的限制,应用更先进的电子主动安全配置同样是有限的。

   用户观点三:小型车就怕高速的小角度碰撞,这时候小型车的吸能区短、车身刚性、安全配置的设置问题都会出现了。

   观点回复:车身吸能和缓冲区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所有类型的车都怕小角度碰撞;如今的小型车想把车身强度做到与大型车相似水平完全没有技术壁垒;另外,车身强度与车体覆盖件强度(例如我们常说的钢板厚度)的相关性非常有限。

  与来自欧洲的E-NCAP碰撞规则不同,来自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碰撞似乎更能戳到小型车的软肋,而这个“法宝”就是“25%重叠面碰撞测试”,它对于小型车的挑战之处在于车身吸能区设计、车体完整性以及被动安全配置的设置等。说的直白点:小角度碰撞测试,如果测试车辆的吸能区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您想成绩能好吗?

  其实所谓“25%重叠面碰撞测试”模拟的就是车辆正面碰撞树木、隔离桩、电线杆等刚性障碍物时,车辆发生变化的情况,而这类事故在实际道路情况下还是颇为常见的,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说IIHS的“25%重叠面碰撞测试”只是小型车的噩梦,确实有些言过其辞了,实际上它是很多类车型的噩梦,就在2014年12月初针对MPV车型碰撞中,差评车型也超过了50%。

  相反,小型车如果针对小角度碰撞进行了设计改进也可以很好的完成测试,在IIHS测试结果评级的目录中,得到TSP的车型中也不乏小型车。您可以把这两个褒奖理解成“很好”。

  说到最后,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几项结论:首先,不分析实际状况就盖棺定论的说小型车不安全是有失客观的。实际上,如今的小型车碰撞测试可以做到良好水平的早已不是凤毛菱角的事情;针对重要的争议点:小型车碰撞谁最容易受伤的问题,只能说由于车舱空间带来的生存空间狭窄问题,正在一步步通过优化设计进行改进,尽管车内前排乘员的腿部依旧能够感受到车头溃缩的压力,但受伤的风险同样在降低,相应的车辆的主动安全配置方面依旧有提升空间,相信伴随着相关电子技术的平民化,我们一定会在越来越多的小型车上看到实用和可靠的配置,就像曾经ESP和安全气囊普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