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过硬的作风破题开路——省财政厅标准化绩效管理改革探析(上)

27.06.2016  22:41

  编者按  

  治理“庸官懒政”、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打好河北发展翻身仗的必要条件和紧迫任务。近几年来,省财政厅着眼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问题导向,以建立持续激发内生动力的长效机制为目标,突破行政管理“评价难量化、横向不可比、结果难应用”等许多瓶颈,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北财政特色的标准化绩效管理之路,有效解决了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等为官不为问题。即日起,本报推出“省财政厅标准化绩效管理改革探析”上下篇,以飨读者。  

  扎实的干部工作作风是我们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2月14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召开省级机关作风整顿动员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强调,要以作风建设破题开路,调整工作状态,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是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政风问题,也是我们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打好河北发展翻身仗必须尽快扭转的现实问题。  

  “单项的改革创新,或者引入单一的管理工具,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会‘按起葫芦浮起瓢’,治标不治本,必须实施战略谋划、整体设计,从战略上、根本上、机制上来解决。”省财政厅厅长高志立开门见山。  

  从2013年底开始,该厅着眼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借鉴现代管理的理念、方法,积极探索开展标准化绩效管理改革,构建起一套“以标准化为基础,以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为主要环节,以绩效沟通为主线,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结果应用为保障”的管理体系,靠机制持续激发干部内生动力,逐步实现了规范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激发队伍活力、转变工作作风的效果。  

  变自上而下“要我干”为自下而上“我要干”——  

  将责任、压力、任务通过可量化、可监控、可评价的绩效目标指标,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每一名干部职工肩上,用机制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日前,太行山高速公路西阜、平赞项目开始征地拆迁,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京蔚、涞曲等其他条段拆迁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  

  太行山高速途经我省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4个设区市的17个区县,规划全长680公里,将于2018年建成,届时将形成连通北京、贯穿太行山南北的交通大通道,被誉为“通衢大道、扶贫大道、旅游大道”。  

  “三重大道”意义深远,但项目建设难、投资规模大、成本回收时间长、工作难度大,进展为何如此顺利?  

  “太行山高速是全省瞩目的省重点工程,离不开财政部门和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项目被列入我处的绩效指标后,承担任务的副处长和一般干部,压力比我还大,加班加点成了常态,遇到难题时,还催着我和厅领导帮助协调解决。”省财政厅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冯鸿雁告诉记者,自从实行了标准化绩效管理,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厅重点工作都被分解到每一个人,大家从一开始就清楚全年该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候完成、预期达到目标,解决了责任不清、目标不明的问题。  

  “将工作责任、压力传导给每一个人以后,‘5+2’、‘白+黑’成了财政厅很多机关干部的家常便饭。就我个人而言,很多时候有一种必须提前完成工作的决心和‘强迫症’。”省财政厅人事教育处副处长马桂生说,过去是大家围着“一把手”转,工作逐级布置,压力层层降低;现在是处里的干部主动向处长要活干,给少了还不乐意,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对于省财政厅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省直各单位感受十分明显。省林业厅财务处的李薇薇说:“以前来财政厅办事,要跑两三趟,现在财政厅主动对接,有时打一个电话就搞定了。”河北省科学院财务处副处长郑爱华则表示:“以前是省直部门跑财政要钱,现在是财政催着部门赶支出进度。搞了绩效管理之后,真是大不一样了!”  

  “标准化绩效管理把‘千斤重担’变成‘人人共担’,有利于从思想、作风、理念、纪律上打造能够战斗、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这个意义很大。”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主任梁玉萍这样评价。  

  变“大而化之”为“目标细化”——  

  目标只有分解成更小的目标才更容易被发现、被管理。在目标指标的制定上,依据上级要求、历史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从时间、数量、质量三个方面确定  

  近日,记者在省财政厅采访时听到这样一件事:  

  厅属某事业单位为了比较轻松地完成年度任务,在年初制定绩效指标时,刻意压低指标标准,同时将一些“躺着”就能完成的日常琐碎工作列入指标,以增加指标数量和指标得分率。年底考评时,该单位自以为工作完成得好,稍微一“弯腰”就捡到了“满筐柿子”。但最终排名成绩却很不理想。  

  单位负责人很不服气,去找厅绩效办“理论”。厅绩效办工作人员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指标满分是原始得分,换算后的才是最终得分。由于这个事业单位标准尺度设置偏低,指标完成得很好,但同样标准和尺度的同类指标都是满分,看似皆大欢喜,但体现不出努力程度,换算后自然就是平均分了。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绩效计划是标准化绩效管理的起点和管理循环中的首要环节。所以我们提出‘研究指标就是研究工作’的概念。”省财政厅绩效办副主任成军表示,每年年初,省财政厅都参考上级要求、同行业先进水平、历史水平,深入分析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财政重点工作,按照“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精准设置任务目标,精准确定绩效指标,精准分解到单位和人头,并从时间、数量、质量三个维度,精确设定完成标准及评价方法。  

  2015年,省财政厅共设立绩效目标14项、一级指标56项、二级指标1605项、三级指标2195项,管理内容覆盖财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管理对象涉及全部单位和职工,真正实现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与很多党政机关绩效管理侧重计划的“刚性”不同,省财政厅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强调制度建设的“刚性”和人本管理的“柔性”相结合,不搞强行摊派,而是采取“两上两下”方式,就绩效目标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进行反复沟通商讨,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组织、单位和个人共同认可的绩效计划,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融合。  

  “绩效计划只有建立在全员参与、双向沟通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种契约和合同,调动和激发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大家把对组织的价值认同转化为自觉行动。”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杰刚这样解释。  

  变“结果导向”为“过程控制”——  

  对部门及个人绩效进展和效果进行持续的记录、检测和控制,对实现绩效目标中出现的各种偏差进行纠正,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激励,确保绩效目标指标顺利实现。  

  2015年,省财政厅得到上级领导肯定性批示34次,41项工作和26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6项工作在全国作经验介绍;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绩效监督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等在全国走在前列;  

  预决算公开在财政部检查中排名全国第一;  

  入选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13个、申报成功率全国第一;  

  信息化建设在全国领先,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平台在全国开创先河;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增长1.6倍,取得历史性突破;  

  ……  

  以上数据是2015年省财政厅交出的一组“答卷”。应该说,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这里落实得有板有眼,保障大局工作有声有色。  

  “这些‘闪亮’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河北财政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激情干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不懈奋斗,同时,也与我们厅在标准化绩效管理中,注重节点控制和过程管理密切相关。”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马学这样说。  

  过程好自然有好结果。在我省的党政机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年初下达的任务,有的人当回事,有的人没太当回事。到了年底,大家大而化之地总结一番。没干好,谁也拿谁没办法,顶多做个自我批评——对不起,我的工作本来还可以做得更好……  

  “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模式,不仅会导致计划执行偏差和‘唯结果论英雄’,还会激发短视行为。因此,我们实行的标准化绩效管理利用大数据把绩效监控作为关键环节,把管理做到日常。”省财政厅信息中心主任王洪卫说。  

  在实际工作中,省财政厅通过对单位(处室)及岗位(个人)绩效进展和效果进行持续的记录、检测、管理和控制,对在实现绩效目标中出现的各种偏差进行纠正、对干部职工进行适当激励,确保了绩效目标指标的实现。  

  据悉,省财政厅的绩效监控主要包括绩效辅导、过程管理和绩效提醒。其中,过程管理主要通过“周记、月结、季考、年评”来实现。  

  今年,他们进一步对标准化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加入了分阶段提醒功能——在规定完成时限前3天进行绿色提醒,在规定完成时限前1天进行黄色提醒,未规定时限完成的给出红色警告,完成后提示自动取消,帮助干部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李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