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对于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军民融合 改革不断深化
习近平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工业是立国之本。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强大的军事,也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国防科技工业、原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武器装备发展重要的物质技术支撑,军民融合发展、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多个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融合、互动衔接。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是军民融合的天然载体,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五年来,我部坚决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加强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发展环境,抢抓机遇、统筹谋划,大力协同、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有力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
军民融合发展改革不断深化。我们始终站在促进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局的高度,立足职责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积极参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方案论证工作,对改革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意见建议,服务中央决策。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后,继续深度参与其办事机构的组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的编制、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研究论证等工作。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国防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创新,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积极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植根于国家大工业体系之中,依靠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整合各方面优势能力和资源,深度挖掘发展潜力,营造良好发展格局,为富国强军提供强大支撑。
互通共享 协同创新
互通共享的理念落地生根。军地规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等信息平台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9月底,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点击量300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13000多个,发布信息18000多条,构筑起军民信息交互的桥梁。坚持编发年度“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五年来共发布“军转民”技术成果750项,“民参军”技术与产品695项,两个目录已成为拓展军民信息交流渠道、推动优势技术与产品双向转化的重要方式。军民重大科研试验设施互动共享取得突破,国防与民用领域科技成果、人才、资金等要素的交流融合显著增强,军地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五年来,国家先后建立了40多个军民共用重点实验室,借助军用设施完成了C919大型客机、新舟700、蛟龙600等民用型号的多项试验,军民通用标准建设在集成电路领域实现“破冰”,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机制不断健全,军地人才、后勤等领域融合发展进入常态化。
协同创新的成效逐步显现。军地各类主体协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创新管理更加科学,创新实践不断深入,创新模式更加多样,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的溢出效应越发明显。联合军地有关部门举办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和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成果展览,搭建起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转化应用的引导平台、供需双方的对接平台,有效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军民融合事业的热情。针对我国军用关键材料受制于人的问题,充分发挥军工和民用领域的各自优势,密切需求对接,加强军民协同攻关,促进技术成果双向应用。全方位多层次的军民合作渠道不断完善,各类战略协议、创新联盟、协同中心、创新园区等不断涌现;面向海洋、网络、空间等事关国防安全的战略领域,初步实现了军民融合重点任务联合攻关;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专项、核高基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成果,促进了相关领域技术进步;以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为代表的军工企业,建立了“爱创客”“航天云网”“智海平台”,开创了与社会群体紧密互动、合作探索创新的新模式。
开放发展 依规促融
开放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积极吸纳全社会优势资源,走上了开放发展之路。一批制约军工开放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军品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竞争择优、监督制衡、整体协调、保障有力的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更趋合理,水平不断提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项目大幅压减达62%,“四证”办理周期明显缩短,“民参军”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持证民营企业快速增长,“民参军”渠道更加畅通;民营企业配套范围不断扩大,层级不断提升,由一般配套向重要分系统乃至整机扩展,军工企业、民口国有单位和民营企业共同支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创建国家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批准认定7批共计32家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引导和促进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依规促融的环境不断优化。包括《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和《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等顶层战略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在内,国家和军地有关方面出台的促进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多达上百项,初步形成了顶层意见指导、规划引导、配套政策保障、执行落实和督导评估的政策制度体系,涵盖“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资源共享、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消除了军民口企业税收差别化待遇,促进了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打通了民营企业申请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的渠道,营造了军工与民口、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为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法治保障积累了经验。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衔接,研究制订《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项行动,创新工作模式,集中力量攻坚,有效推动一批长期制约深度融合“痼疾”的消除。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推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