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西北将建城区最大景观公园
污水沟、深坑、几近消失的河流……小清河的这一现状将随着我市小清河生态恢复及景观提升工程的开展,彻底改观。11月3日,记者从新华区获悉,目前小清河生态恢复及景观提升方案已经确定,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几近消失的自然河流
石家庄的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小清河,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流经新华区的小清河原为自然河流,发源于鹿泉区纸房头村,从陈村自西向东,途经陈村、后杜北村、西营村、东营村、南高基村后,折向东北,穿过学府路,汇入滹沱河。
小清河曾经具有农业灌溉、防洪泄洪等功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小清河因地下水位下降彻底断流。几十年来,小清河的河道也不断萎缩,目前河床最宽处不过15米,最窄处底部宽度不足1米。
2008年,南水北调工程将小清河在西营村截断分成了两段。西段自西营村南水北调泄洪渠,导入正定新村滹沱河沙滩;东段至南高基村,由于周边单位占压河道致使小清河河道被彻底堵塞。
至此小清河的防洪泄洪功能也基本丧失,成为了一个臭水沟,垃圾沟。每年汛期都因河道不畅发生雨水淹没农田和村庄的事件,周边群众反映强烈。新华区和相关乡镇每年都对小清河进行清淤、清垃圾,但治标不治本。
还清河流延续历史记忆
为挽救河流,根治小清河的“顽疾”,我市决定对小清河实施生态恢复。通过生态修复河道,恢复小清河的活力,延续历史记忆;通过生态景观建设,构建城区最大的郊野景观公园;通过改造沿岸旧村落,建设具有民俗特色的商业片区,打造休闲游乐基地。
新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最终使小清河成为集体育运动、儿童游乐、休闲娱乐、乡土文化展示、农业观光、防洪排涝等功能为一体生态水廊,激发市区北部生态休闲示范区的发展活力和生态魅力,推动全区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
据介绍,小清河生态恢复完成后,通过实施护岸建设、河道清淤拓宽等工程,可以大幅提高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同时,建设河坝、河闸,实施调蓄水工程,可以增加河道蓄水和水源涵养能力,彻底解决困扰新华区多年的排雨排水难题。
通过对小清河进行堤岸多层次立体修复,实施河道生态补水、生物水质净化、生态自然修复等措施,可以提升河道本身自净功能,改善河道水体环境质量;通过两岸生态景观建设,增加植被,可以极大地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同时,建设河道休闲景观还可以将河道景观与周围村庄环境、麦浪花海有机融为一体,建造亲水景观,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与亲水需求,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休闲娱乐价值,“这必将给这一区域引来客流、增加人气,拉动消费,带来商机。”
小清河流域将打造“四园八景”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市园林局委托北京林业大学进行整体方案设计。随后,新华区多次与北京林业大学沟通,对设计方案进行了细化和优化,确定了“一带双脉,四园八景”的总体建设方案。
“一带”:6.7公里的小清河生态湿地休闲观光带。“双脉”:蓝脉(小清河生态水廊)和绿脉(近自然风景林带)两条景观线。“四园”:毗卢晚钟区、杜北拾遗区、织话稻香区、朴野寻趣区四大功能区。
“四园”:
毗卢晚钟区:位于规划范围西南侧,主要建设占地约1300亩的毗卢寺公园。该园以“毗卢胜境、文博菁华”为规划主题,以独特的壁画景观展示,充满生机的园林景观,体现地方“山体特色、文化为魂”的设计理念。
杜北拾遗区:位于规划范围西侧、小清河上游,面积2430亩,河道长约3700米。该区域将景观提升与村庄发展相融合,引水入巷,形成“农园水巷”独特的景观风貌。
织话稻香区:位于规划范围中部,东临中华北大街,面积1620亩,河道长约1300米。该区域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观光农业相结合,打造特色景观,促进村庄发展。
朴野寻趣区:位于规划范围东部,小清河下游,面积1150亩,河道长约1700米。该区域通过设置多种参与型、运动型、体验型的活动场地,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要。
“八景”是指在四大功能区中建设“九龙吐月、秋风金波、古槐问祖、朴野林间、存身慈音、古院诉情、芝兰留香、赤子儒心”八个特色景观。
为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新华区杜北乡政府印制了6000余份《小清河生态恢复及景观提升倡议书》,向群众进行散发,并制作小清河生态恢复宣传片,广泛宣传该工程的深远意义,在社会上营造支持小清河还清的良好氛围。
听说小清河要还清的消息后,沿线群众欢欣鼓舞,各村村民自发收集整理小清河周边区域历史文化资料,为下一步详细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杜北乡政府也组织人员对沿岸6个村旧宅子进行拍照、登记、建档,为下一步旧村的产业谋划做准备。(首席记者 靳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