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砥砺前行: 赶考路上我们不忘初心
1949年3月23日,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村。就是从这个小山村出发,毛泽东率领从炮火硝烟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临行前,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战友们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68年风雨砥砺,68载春华秋实,毛泽东的庄严承诺如黄钟大吕,依然在神州大地回荡。一代又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共产党人用卓越成就实践着自己的誓言,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和人民的检验。
光阴荏苒,弹指挥间。作为“两个务必”的诞生地和“进京赶考”的出发地,68年来,石家庄在“赶考”路上不忘初心,全市上下在“赶考”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一代代的党员干部弘扬着、践行着“赶考”精神,带领全市人民建设着一座现代化的省会城市。
但是,毛泽东从西柏坡出发时提出的“进京赶考”依然没有结束,一场漫长的“历史考试”到如今不过是大考的开端。
砥砺前行 “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这段讲话,朴实亲切、饱含深情,温暖了亿万人民的心。几年过去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犹在耳边——这是给全体共产党员的又一份试卷。正因如此,石家庄“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歇,执政为民的理念日益升华。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基在于经济的发展。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省会落地生根,为产业发展积蓄越来越强大的动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迅猛成长,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创新驱动蔚然成风,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这座城市正在用经济新动能催生有质量的增长,铸就城市硬实力。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工业突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全民创业,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市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全部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仅2016年,我市亿元项目就达到1190个,总投资11373亿元。今年,是我市的“重大项目建设转型升级年”。按照计划,将建设市重点项目300项,总投资4878.1亿元。一个多月前,总投资1398.5亿元的154个市重点项目,已集中开工,擂响跨越发展的强劲鼓点——一幅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发展的蓝图鼓舞人心。
城市空间的新跨越,让省会城市建设铺开了新的画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到极大的振奋和鼓舞。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于2013年9月23日由国务院批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此次规划的批复也是我市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次“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的定位,是国家立足于我国区域发展的形势,从支撑京津冀城市群构建的角度赋予的,从城市间关系角度明确了石家庄在区域中发展的战略地位,标志着石家庄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真抓实干 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事业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艰苦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要靠真抓实干。如今的正定县(正定新区),正在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崛起,处处展现勃勃生机;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高校和职教聚集区等功能分区,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藁城、栾城、鹿泉新三区和正定县加快了与省会中心城区的同城化步伐;不断完善的城内、城外交通路网,推动着省会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增强……机器轰鸣声、钢筋碰撞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建设的热潮。
城市中,“出门见绿、举步有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元素。走出城区,还清长流不息的洨河,再造碧波荡漾的滹沱河,新建玉带般的环城水系,重现绿水盈盈的太平河……春光明媚时节,城市中万木复苏,迎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看着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弥漫心头的是一种温馨的幸福感受。
鼓励创业、崇尚创业、追求成功、宽容试错的社会氛围,让一切想创业、会创业的人都可以在石家庄找到施展的空间。
“把我市真正打造成为处处焕发生机、充满活力的创业热土”的号召让一场全民创业的热潮徐徐拉开帷幕。我市连续出台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系列政策,从顶层设计保障就业稳定。随之,一系列促进创业、稳定就业的积极保障措施相继实施。持续推进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创新大潮,拥有了更多创造财富、自我实现的机会。从2013年到2016年,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我市就取得了市场主体总量增长近三分之二、企业数量接近翻倍的好成绩。据统计,在石家庄现在平均每天就有40多家私营企业“诞生”,一个个“草根老板”的创业之路在这座城市顺利起航。
从开展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到制定实现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的目标,市委、市政府给莘莘学子们点燃了希望。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截至2015年,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已覆盖了45个深山区乡镇,项目学校由原来的56所增加到82所,累计转移安置4.9万名深山区学生集中到县城或中心乡镇寄宿制学校免费就读,直接惠及4.3万户贫困家庭,21.6万贫困人口,有近1.4万名学生家长进城务工、创业致富。教育部门还建立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深山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深山区学生全部建立了详细的成长发展电子档案,全程追踪深山区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升入大学的学习经历,保障每一位深山区学生都能享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在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难题的情况下,我市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对困难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施重点跟踪帮扶,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通过着力推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揽子政策,我市连年实现石家庄籍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
满怀信心 奋力书写新的“赶考”答卷
市委连续多年举办“赶考日”主题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高扬党的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在风清气朗的政治生态下,干事创业氛围不断浓厚。
2016年11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石家庄“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的新定位——这是省委给石家庄全市党员干部的又一张新试卷。
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首先取决于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
今年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月开始,利用一年时间,在全市开展“问计省直、寻求支持,问计于民、寻求智慧”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努力寻求破解办法,形成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一举措,让省直部门对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刮目相看,让老百姓对在石家庄的发展充满信心,让在石家庄发展的投资者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市重点工作落实推进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邢国辉要求,要把推进工作落实作为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提振精神状态,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省会工作新局面。“要把省会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切实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拼抢的意识,大力破解各种瓶颈制约,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随后,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就全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进行部署。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印证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只有把人民放在心里最高位置,才能做出正确决策。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共产党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让1000万省会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这是一代又一代石家庄广大党员干部宵衣旰食、不懈追求的目标。从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件件民生实事聚焦百姓的现实生活,更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和每个人的未来。以人为本、民生当先,成为了石家庄在“赶考”过程中的鲜明的“主题词”。而积极服务百姓,并且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让全市人民切实拥有获得感就是石家庄党员干部交给全市人民的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站在西柏坡回望历史,我们面前展开的便是一张巨大的考卷。一代又一代“赶考”的石家庄人,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给时代的答案。而那被定格进历史的一刻,给我们的启示绵延不绝,永无穷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说,“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就是要用“赶考”精神去实现中国梦,用“赶考”精神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的确,在实现中国梦新的历史征程中,“赶考”仍在继续。其实,“赶考”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我们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和理想不懈的努力,始终如一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理想的一种精神状态。当我们手捧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时,石家庄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开始了新的“赶考”,英姿勃发地书写着新的答卷!(记者 王 静)
责任编辑:王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