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开展电动汽车租赁业务 “上路”不太顺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邢杰冉
8月26日,河北日报6版刊发《电动汽车租赁,如何顺利上路》一文。其中写道,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将于9月初率先亮相省会,预计今年年底前在石家庄市投放1000辆,进而覆盖全省。
如今,三个多月过去了,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开展情况如何?达到预期了吗?近日,记者对此进行追踪。
实际运营远低于预期,3个月来公司一直亏损
11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河北佳道通盈汽车租赁公司在石家庄栾城区河北传媒学院设立的分时租赁站点时,大二学生张明凡正准备租车去趟市中心,开门、启动、计费、还车等功能仅用一张租赁卡便能实现。
该站点负责人吴晨光介绍:“传统租车从学校到市中心来回一趟要花100多元,但分时租赁按时间收费,15分钟内7.5元,在此基础上每增加5分钟收1.5元,来回一趟市中心三四十元就够了,使用一天92.5元封顶,因此很受学生欢迎,我这儿的5辆车常常供不应求。”
河北师大西门外设立的分时租赁站点也是如此,记者到达时,看到一字排开的5个充电桩处,仅有一辆电动汽车在充电,其余4辆已全部出租。“站点背靠网吧、饭店、旅馆,学生们来来往往流动性很大。运营两个多月以来,这5辆车几乎每天都处在全时租用状态,我正打算向公司申请多要几辆车。”该站点负责人燕赛东说。
电动汽车租赁如此受欢迎,整个业务是不是进展得很顺利?出乎记者意料的是,河北佳道通盈汽车租赁公司总经理杨丽智却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当初的设想是年底前在石家庄市投放1000辆车,站点遍布高校、居民区、商场、超市、医院、车站、机关事业单位等。实际情况是,截至目前公司仅在石家庄3所高校和20多个小区内投放了60多辆车,另外邯郸有30多辆车正在试运行中,离当初的规划设想差距较大。”杨丽智说,小区内人员不像高校那样密集,且有的家庭本身有车,虽然每个小区只配了一两辆车,但出租率远远比不上高校。
该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用户办理租赁卡。杨丽智算了一笔账,如果投放100辆车,要有1000个人办租赁卡才能盈利。但现在的情况是,租赁站点太少,消费者感受不到便利,就不会办卡。因此,三个月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