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强力推进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综述

13.09.2016  13:34

楼高路畅,天蓝地绿……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让省会充满魅力。记者 张晓峰 摄

    城市建设的轨迹,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纵览近年来 石家庄 城市发展的 历史 性巨变,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绿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构建起“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框架,不断掀起城市建设的新热潮,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城市面貌华丽蝶变,楼高了、路畅了、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气爽了,一幅记载着非凡“城迹”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 京津冀 协同发展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历史机遇,着眼于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和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认真审视和谋划推动省会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出品位。

    ——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深入对标先进城市,大力提升省会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完成后,城区面积由469平方公里拓展到2206平方公里;

    ——抓好中心城区的改造提升,大力推进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聚集产业、环境质量上水平,努力在城市的精细精美上下功夫,让城市变得更加细致、精致、极致,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加快省会向北跨河发展,大力推进正定新区建设,努力打造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绿色低碳、品质一流的现代化新城区;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加快正定古城保护力度,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初步显现;

    ——加快实施大型功能性场馆、轨道 交通 、快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地铁1、3号线首开段实现“轨通”,石家庄人的地铁梦渐行渐近;大力实施省会对外大通道建设,统筹谋划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打造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使京津石“同城化”效应尽快显现

    ……

    “石家庄是全省的‘第一窗口’,代表着 河北 的形象,一定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努力在全省带好头,在全国创一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把这座城市建设、管理得更好,让咱们石家庄的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今年1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省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省会建设发展问题,这 在河北 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省会工作的高度重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市以更高的标准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新高潮。

    随着城市建设一项项重点工程的实施,城市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省会城市的功能、形象和品位显著提升,城市容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崭新的城市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高起点规划 扩展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质量。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的规划,为石家庄拉开城市框架,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战略层面研究谋划城市的建设发展,坚持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服务,以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和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于2013年9月23日由国务院批复,这是建国以来我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此次规划的批复也是我市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此次“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的定位,反映了城市从产业职能向综合职能的转变。这一定位是国家立足于我国区域发展的形势,从支撑京津冀城市群构建的角度赋予的,从城市间关系角度明确了石家庄在区域中发展的战略地位,标志着石家庄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规划将城市由产业职能转向综合职能,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新的思路。

    跨过滹沱河向北发展的战略布局,为石家庄勾画了一张宏伟的发展蓝图。

    在研究谋划“十二五”工作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托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构筑石家庄“一河两岸”发展新格局。如此,曾经掣肘石家庄城市空间布局的滹沱河,将变成城区内的一条景观河。

    “在空间发展上,跨河建设新区的空间举措为石家庄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承载发展机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石家庄打造高水平的城市环境、承载和对接京津的发展机会创造了条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力在谈到石家庄“一河两岸”规划时如是说。

    “努力将大正定新区打造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以及省会‘十三五’建设发展的主战场,力争到‘十三五’末,使之成为省会乃至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这是2015年12月召开的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这不仅是我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未来五年这座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如今的正定新区,正在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崛起,处处展现勃勃生机。

    土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土地空间,好的项目无处摆放,更没办法进行产业布局。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以大幅增加城区面积,极大地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充分发挥省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4年9月,我市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桥东区,所辖范围分别划入桥西区、长安区,藁城、鹿泉、 栾城 三个县(市)转为区的建制。”——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为省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建设幸福石家庄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政区划调整后,市辖区面积增加1700多平方公里,达到220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303.92万增加到455万;核心区经济总量将由1092.1亿元增加到2064.4亿元。

    这是我市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区划调整,实现资源重组整合、协调发展,则是此次区划调整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专家认为,此举在优化空间布局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提升了城市的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

    眼下,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正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格局,加快省会城市向北跨河发展。“两环五纵五横”的高速路网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海绵城市已融入规划建设各环节,实现“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愿望指日可待。

     高水平建设 大交通路网格局日渐清晰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改善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承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始终坚持高水平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石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路网作为城市的动脉,2010年以来,被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012年3月,“铁路入地”工程完成,这个被铁路分割的城市实现“缝合”。同年12月,在“行云流水”的东广场、“水润石门”的西广场的掩映下,融入赵州桥元素的石家庄新客站以全新的姿态亮相全市。

    紧接着,火车站周边配套工程全面展开。连接新客站、新胜利大街的南二环立交桥,设计双向8车道的新胜利大街,于2014年12月基本建成并通车。

    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让市民感受到了触手可及的变化。“这条断头路打通真是太方便了,以后去北边的菜市场再也不用绕道建设大街了。”2013年底,外贸街丰华路至华北路段打通,家住附近小区的市民赵青乐得合不拢嘴。

    据市城投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市区共完成了9座桥梁、83条道路新改建,其中包括师范街、雅清街、蓝月路、庭苑路、新石北路、天翼路等14条断头路,新增道路124.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416.4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15.16平方米提高到了18.57平方米,创造了我市道路建设的新突破。

    (首席记者 靳晓磊 记者 宋 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