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城乡辐射互动渐入佳境

20.03.2017  09:14

3月16日, 石家庄 平山 县李家庄村新民居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今年底,两栋五层楼的新民居要投入使用,全村81户村民将全部入住,腾出的农家院可以接待更多的游客了!”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彦高兴地说。李家庄村曾是中央统战部所在地,以前是贫困的小山村,现在全村的乡亲们都吃上了 旅游 饭,发了绿色财,去年人均收入11000元。春节时村里组织了 文艺 活动,假期里每天都接待三四千名游客。去年,有20多个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 创业 了。而这只是我市城乡辐射互动、加快县域发展成果中的一个小小事例。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县域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城乡区域统筹缔造的是民生福祉,城里人有的,农村也要有,城里人能得到的公共服务,农村也能“零距离”享受。近年来,我市各县城建设走向高标准精细化、园区发展逐步形成 特色产业 聚集,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创建与经营的融合发展,广大城乡居民在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加快园区发展

形成特色产业聚集

长期以来, 县域经济 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短板。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的关键在园区,以园区上水平为抓手,补齐县域经济短板,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依据我市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分类指导、重点倾斜、合力推进”的思路,在 京津冀 协同发展的框架下,我市各县对于已有的工业园区进行了进一步整合,科学划定功能分区,精准确定发展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 产业园区 空间布局。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藁城区在全面融入省会主城区的过程中,围绕休闲度假、现代物流、城市经济等重点领域,全面发力建设三产服务业,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切实补齐第三产业发展“短板”。2016年,该区共安排总投资670.22亿元的服务业项目30个,占项目总投资的47.9%。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该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了条件。

实现县域经济增比进位,关键靠产业支撑,着力点在园区。市第九次党代会后,我市按照传统产业特色化、新兴产业高端化要求为核心推进产业兴园。同时,各县立足本地资源和园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承接北京和天津市的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精准吸引高端产业在我市县域园区加速聚集,推动园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各县也创造条件,推进各园区及区内企业与京津地区园区及大企业协同创新,积极稳妥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园区层次和企业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我市各县(市)区以“园区绿色化”和“产业链优化”为抓手,打造我市县域园区循环经济的升级版。眼下,纺织行业整体不景气,而位于晋州经济开发区的佰斯特高档纺织品生产项目,却做得顺风顺水。

原来,除了重金购进国际先进设备,该项目还形成纺纱、织布、服装加工等完整产业链条,并借力“互联网+”,大大拓展了销售市场,为传统的晋州纺织产业注入新活力。

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石化工业等,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特色产业。在近两年的园区建设中,这些传统产业项目也多侧重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在深泽,围绕当地传统日化产业,谋划、开工的 河北 庄兰日化产品升级创新项目,以及河北德尚化妆品中药面膜原料种植深加工一体化项目等,均盯紧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做“文章”,市场前景广阔。

以创新提升供给质量,一系列有益探索正在不断推进中。着眼于高端化、信息化,各县(市)区正通过对标高端,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一批资源消耗、要素投入型的传统产业正向资源节约、创新驱动型的高端新兴产业转变,步入 健康 发展快车道。

在2016年河北省级以上开发区半年考评中,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得分进入全省前三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开区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建设东部产业新城,做大做强机电制造、功能纤维等特色产业,着重推进翼辰铁科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振兴街南延、跨石德铁路地下桥等基础配套工程。

今年是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转型升级年”。全市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300项,总投资487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98.8亿元。这些项目大多集中在各县(区)。这些大项目的集中开工,传递并增强了我市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的信心,对增加优质供给、高端供给都是重大促进,也必将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园区的发展,产业的聚集,加快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奠定了县域发展的坚实基础。

推进县城建设

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抓好县城建设是“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县城建设攻坚,使各县(区)深刻认识到加快县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县城建设攻坚行动,以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强县城的 教育 、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县城集中供暖或清洁 能源 供热保障、集中供水和集中治污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增强县城聚集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同时,围绕实现县城建设在全省增比进位,我市开展了县城建设三年攻坚战。

高标准规划设计,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各县(市)聘请高水平的甲级资质规划设计院,启动全县域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严格落实县域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养老服务、消防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出控制要求,实现控规编制“全覆盖”;开展总体城市设计,明确县城风貌特色和县城总体形象定位,对重点区域的空间形态、景观视廊、公共空间、建筑高度和风貌等进行全面控制和引导,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城承载能力。高标准打造县城路网体系,提高县城路网和环路的互连互通;加快推进城中村、旧小区和旧厂区改造,强力拆除违法建筑;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重点打造迎宾景观大道、标志性街道、公园广场、街旁游园、国省干道等重要节点。目前,我市共建成国家级园林县城2个,省级园林县城8个。

完善管理体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全覆盖;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数字化城管平台全部实现高效运行;大力开展环境容貌整治,力争2017年县城所有主街主路达到省级样板路标准。

如今,我市各县(市)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备,主城区对于各县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城市载体功能完善,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发展日益均衡。新三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无缝融入省会核心城区。

县城环境的改变,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居民感受到了切身的变化。高邑县刘秀红说,如今的刘秀路、中兴大街不仅路面宽阔,而且绿植丰富,夏天树叶茂密的时候,走在路上仿佛置身于公园之中,这真是身边的天然“氧吧”。

拍张照片发朋友圈,让大家伙也来看看这环境优美的公园。”在各县公园广场,时常有人拿起手机,把身边的美景发到朋友圈,感叹县城环境的变化。

市县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坚决打好县城建设翻身仗,打造具有“ 历史 记忆、地域特征、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

美丽乡村作支点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市第九次党代会后,我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连续4年在全省排名第一,为我市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向村庄延伸,一座座农家新居在绿树鲜花掩映下熠熠生辉,自来水汩汩清流进入万户千家,条条银线传递着八方致富信息。农家小院里,儿童嬉笑打闹,老年人闲唠家常,街坊邻居笑颜如花。

我市将美丽乡村建设上升到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扩大投资和内需的战略高度审视谋划,按照“广覆盖、上水平”的总要求,以提高 农民 生活舒适度为核心,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为载体,与现代农业、脱贫攻坚、革命老区村建设、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相结合,高质量实施十二个专项行动,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上新水平。

栾城 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创新实施设计施工一体化,邀请了国内顶尖的设计施工单位参与。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避免了设计人员纸上谈兵的现象。设计稿出来后要征求村民意见,必须符合村情民意,这样也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平山县注重创意和特色,细化到每一户、每一个公共建筑。西柏坡片区围绕“革命圣地、红色乡村,乡村风情、城市品位”定位,在街景路灯、主题广场、雕塑标志和民居建筑上逐一进行创意设计,把定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针对民居风格不突出的弱项,注重对屋顶、檐口、立面、门窗等八大要素提炼设计,体现区域特色。正定聘请古建建筑队进行专业设计和施工,在西里寨等3个村整村推进,建成了古韵古色的乡村景观。

不仅如此,各地还突出民俗特色,深入挖掘农村传承文化,促进与时代的融合,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有的在门前空地和空闲宅基地上种瓜果蔬菜,增添了乡村情趣;有的对残垣断壁稍加修整点缀,成为了记忆符号。

与此同时,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我市积极引导一些村庄主动调转“方向盘”,结合当地特色优势资源,从单纯的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加快发展,实现了创建美丽与经营美丽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进,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成了村庄发展的资源,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

通过美丽乡村创建,我市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改过去残墙破房、脏乱泥泞的景象,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相继建成一大批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各具特色、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初步实现了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互促进、创建美丽与经营美丽相结合、村容村貌与精神风貌双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面小康建设。

全市共有4014个行政村,其中规划保留村3535个。2013年以来,已完成1619个省级重点村的改造,占全市总村数45.8%,高标准打造了正定古城、平山西柏坡、栾城三苏都市农业游、鹿泉抱犊寨等4个省级重点片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达到182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达到136个。栾城柳林屯被住建部授予“2015年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鹿泉下聂庄村在“寻梦·2015中国最美村镇”评选中荣获“产业富裕类最美村镇奖”,正定西里寨村入选“2016中国美丽乡村十佳典型案例”,西柏坡镇入选2016年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平山李家庄村、梁家沟村、晋州北捏盘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连续4年走在了全省前列。

2017年,我市将继续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新形象。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脱贫攻坚工作,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保护生态,勇于创新发展,促进农村建设和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记者 岳金宏)

责任编辑:王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