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六五”普法亮点纷呈

22.09.2015  10:05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积极推进依法治理 勇于开拓制度创新

“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石家庄市普法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动规划实施,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深化“法律八进”,大力开展“法治八建”,突出对重点普法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过五年发展,我市在平山建成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正定、鹿泉等5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创建了1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全国首创青少年法育基地,被司法部、教育部在全国推广;在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方面,勇于制度创新,在全省首创《普法依法治理动态管理宣传体系》,全面、动态反映辖区各层级单位普法依法治理情况,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核心提示

◎“六五”普法特色

领导重视赢“先”机

市委、市政府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高度重视。2011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六五”普法工作启动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同志亲临会议,并作重要指示。会上同时印发了《石家庄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为我市“六五”普法工作开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主管领导多次视察我市普法宣传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健康开展。

“互联网+”勇为“先”

市普法办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在互联网上搭建了“石家庄市普法依法治理动态管理宣传体系”平台(网址www.sjzpufa.com),构建了包括全市各县(市、区)和各部门单位在内的平台用户网络,通过各用户按要求上传的各种普法工作资料对全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管理,既为考核全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标,也为各普法责任单位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我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行和发展。通过数据分析,问题导向,发现社会问题,为普法工作指出方向。目前该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正在试运行阶段。

数说“六五”

5   经过五年发展,我市5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9   市普法办微信公众号日更新量2.5篇,在全国司法行政活跃度排名第9。

15   “ 六五”普法期间,我市创建了1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1672   全市中小学校聘请法治副校长1672名,开展专题法治讲座25000余场。

5840   全市组织各级干部普法考试5840余场,机关干部参考率、合格率均达到100%。

81750   “六五”普法以来,市纪委制定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施意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讲党课1258次,受教育人数81750人。

15.08万 卫计委打造手机“二维码”卫生计生监督阳光服务平台。2014年安全就医阳光服务平台登录达到15.08万次。《健康报》、新华网、人民网、省市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30万 食药监局与司法局联合设计制作了30万张152个样式普法笑话卡片,放在各类饭店餐桌上进行普法。

600多万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结合“千场电影进社区、万场电影进农村”工程,在电影放映前播放法律知识幻灯片。每年普法受众600多万人次。

法治宣传

贴民心、接地气

我市普法工作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促进法治宣传教育贴民心、接地气,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单一的法律宣传灌输到互动的学法用法依法治理转变。通过法治公园、法治广场等学法用法阵地进行全覆盖,以及普法讲师团、法律志愿者等队伍建设,推进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相结合,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构建法治文化体系

法治宣传教育就是要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感受得到,依此构建法治文化体系建设。

打造城乡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普法长廊、普法漫画墙、旅游普法通道、普法宣传一条街等普法阵地。如晋州市依托魏征故居公园建立了普法长廊,栾城依托交通公园建立了廉政法治公园,平山县建立了“五大旅游普法通道”,元氏开展法治一条街建设等。加大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法治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让群众潜移默化吸收法律知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文化需求。

建成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司法部、省司法厅、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在平山县王子村旧址恢复迁建了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旧址,恢复了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谢觉哉、副部长郭任之等同志的居室,征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物品,作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活动。各县(市、区)积极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法治文艺大奖赛等群众性文艺活动,增强普法工作趣味性和影响力。比如,晋州市举办“普法之夜、消夏晚会”,节目以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节目形式新颖,主要为相声、快板、歌舞为主,节目过程中还穿插了多次法律知识抢答,观看演出的居民争相抢答,抢答题内容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婚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了法律知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制定石家庄市“六五”普法规划,每年制定年度计划

从2011年以来,市普法办根据全市每年的中心工作,结合中央、省、市司法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制定年度的法治宣传的工作要点,指导各普法单位制定年度普法计划。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方略后,市普法办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转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方案》。

依法治理

学用结合、突出重点

我市以依法治理为根本,把法治宣传作为依法治理的基本途径,把依法治理作为法治宣传的终极目标,狠抓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要载体,着力解决重大问题,如2011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石家庄市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暂行办法》,用法律的形式为医疗纠纷的调处确定了第三方调解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了《石家庄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这些都有力提升了“六五”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抓好重点对象法治教育

针对普法对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深入开展“法律八进”,特别是对重点对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提高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能力。建立一系列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推进干部学法用法的常态化、刚性化。市普法办和市委党校联合编制了《领导干部法治红线》宣传手册,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市人大举办人大代表培训班、开展专项培训、开办“周末讲堂”,聘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主讲。组织部将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及依法办事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常务会前学法75次,在市政府领导榜样带动下,各县(市、区)也建立了会前学法用法制度。

提高青少年自觉守法能力。开展法治教育进课堂,落实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全部安排了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强化校长和教师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理念。市教委委托中国教科院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启动编写了《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法治教育读本》。积极实施检校共建、警校共建和法院学校共建活动。政法委积极推进青少年法育基地建设,努力营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坚强阵地和幸福乐园。目前,市级基地主体已完工,县级鹿泉基地作为试点已完成升级改造,灵寿、正定等6个县(市、区)已完成建设。

积极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提升其诚信守法能力。为增强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尽责意识,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安监局开展了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尽责警示教育。国资委举办企业法律顾问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270人次,对企业项目建设进行“法律体检”。工商局帮助全市企业建立法律顾问1842个,培训人员6480人次。

深化“法律进单位”,开展“依法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深化“法律进社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市开展“司法行政进社区”工程。在各社区设立“司法行政进社区橱窗”“法律服务提示牌”,公布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和服务电话,配备社区律师,建立了法律服务工作制度。2012年8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我市桥西区的“司法行政进社区”工作进行了报道。

加强对农村村民、流动人口的法治宣传教育。2014年为推进平安省会、法治政府建设,石家庄市印发了《关于实施“五一三”工程进一步完善全市法律服务体系的意见》,开展“五一三”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另外,利用村村通大喇叭工程,宣传技术、法律、现行政策等,目前已直接连通4300个行政村的自动广播系统,实现了早中晚三个农民黄金时段的农村广播,每次广播15分钟,受到农民欢迎,成为石家庄普法特色工作。

各县(市、区)围绕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村建立“村民法治学校”,设置法治宣传橱窗、“法律图书角”,有条件的还购置了法律法规电子触摸屏,以及利用远程教育电视进行普法,促进普法工作深入农村、走进家庭。政法委建立流动人口法治学校,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238所流动人口法治学校,受教育率达80%。

积极推动立法改革

市人大积极开展立法工作,推进地方法治建设。五年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石家庄市房屋登记条例》、《石家庄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石家庄市供热用热条例》、《石家庄市排水管理条例》、《石家庄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规保障。

积极推动立法改革,形成了立法机关主导,有关部门参加,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民众共同参与的立法工作机制。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地方立法的机构设置、工作制度、项目计划、工作过程、公开立法项目的立法背景等相关信息,将所有新颁布法规在市级主要媒体公开刊播和解读,并首次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进行了新闻发布。同时,建立立法后评估制度,对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肉品管理条例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为两部法规的修订提供依据。

创新思路

保障有力、勇于突破

坚实的工作保障是推动“六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的重要基础。狠抓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经费保障,全市各级政府将普法工作经费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予以增加,加强了普法工作的保障力度。

狠抓创新突破

提炼石家庄经验

打造“多位一体”法治传播平台。目前形成了“报纸上有栏目、广播里有声音、电视里有节目、新媒体上有推广”的多层次、立体化普法宣传。其中“法治公益广告”、“律师在线”、“天天说交通”、“法治时间”、“民生关注”、“小吴帮忙”、“调和”、“帮大哥”等许多栏目都成为了受群众喜欢的品牌栏目。

积极推广“五位”新媒体普法。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推广普法网站、普法短信、普法微博、普法微信、QQ法律服务超市(普法QQ群)等“五位”新媒体普法,其中“石家庄市普法办”微信公众号日更新量达到2.5篇,在全国司法行政活跃度排名第九。市普法办微博粉丝已达72万余人。这些普法新渠道,有力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感召力,扩大了普法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加强普法讲师团、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公益法律服务队伍、法治文艺队伍建设。如市妇联在全市先后建立“六大嫂”、“八大姐”,“农村妇女促创互助组”,“婚姻家庭”维权志愿服务团,石家庄市“木兰有约”讲师团等巾帼志愿维权服务队伍,为基层妇女群众送去心贴心的法律维权服务。高邑县请省电视台调解专家为全县320名农民调解员讲《人民调解法》及调解技巧。

狠抓资源整合,形成联动合力

各普法单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如现场服务、主题日宣传、环保大讲堂、科技活动周、法治宣传教育讲座、阳光服务普法宣传车、图片巡回展等。协调推进重大活动,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7”世界卫生日、“5·15”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