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两会聚焦】让第一动力更强劲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出席今年石家庄市两会的代表、委员呼吁要认真答好如何“借力京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破解瓶颈”这三道题——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施动力转换。”然而,如何才能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足油”,让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坚实有力?今年市“两会”上,“创新驱动”成为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许多代表、委员看来,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全面创新,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从依靠要素驱动转换到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推动全市发展实现新突破。
抓机遇
对接京津借力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五年。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作为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地缘优势,把两地的科技、人才、产业、创新等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推动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在石家庄落户,引领一场全方位的产业科技提升。
欲进军轨道交通领域,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合作方,一度成为旭辉电气负责人蔺红星的“心病”。不过,数日前,与北京工业大学张会清副教授的一次对接,让他找到了解决技术难题的“金钥匙”,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借力京津‘智库’发展,努力做到高新技术企业有高校合作背景、重大科技项目有高校合作支撑、产业联盟有高校对口支持。”来自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赵益朝委员建议,通过与京津冀高校开展专项产学研科技合作活动,联合开发项目、共同培养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来自企业一线的魏云辉代表则建议,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特别是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强与京津全方位、深层次的对接与合作,大力争取一批高科技项目到省会落地,引进一批创新成果到省会转化,吸引一批研发团队到省会创业,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和活力。
强化创新要素导向,不仅能加速区域内创新要素的再聚合、再配置,还会加速新经济对GDP盘子中落后产能的“挤出效应”,从而使良币驱逐劣币。
眼下,我市正在把“大正定新区”建设作为我市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号工程”,通过承接力强、带动力大的战略性标志性创新平台建设,争取更多高端创新要素落地石家庄,让创新权重在GDP中占据更大份额。
来自市发改、科技等部门的代表、委员表示,充分发挥“京津冀产学研联盟”和石家庄科技大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创新完善运营机制,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充分依托京津的创新资源,提升我市的创新驱动能力。
长本领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个药品单品就能卖到20多亿元?对。这个药品就是——石药恩必普。
为什么在很多企业眼中的“寒冬”,却成了石药集团逆势上扬的助力器?答案既复杂又简单——创新驱动。
我市的这个医药“大鳄”目前在研的新药项目有180项,仅国家一类新药就有25个。“十三五”期间,预计每年有1至2个新化合物获批上市。此外,已经上市的产品玄宁、欧来宁等也将成为世界级的大药。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驱动,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来体现。
“近年来,我市在创新驱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不可否认,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仍然是制约我市创新发展的短板。为此,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首先要自己‘长本事’,向创新要先进生产力、要核心竞争力。”高树华代表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来自中电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的王光明委员指出,企业沉陷于多年形成的生产制造惯性思维,束缚了人才自主创新的灵感;加之企业资本运营大多停留在金融资本层面,没有建立良好的技术和知识参与再分配的机制,导致人才自主创新的欲望不强。
为此,他建议,在建立与企业目标相适应的技术创新平台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研究产业布局的合理性,适时适地的补齐制造产业链中的短板,使之上下贯通形成完整链条,创建创新大环境,实现创新成果的迅速转化。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自科技一线的剧力军委员建议,在资金支持的同时,对我市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成长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加强对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阶段的创新支持,力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破“瓶颈”
给企业更多“获得感”
记者在日常采访中注意到,很多企业负责人并不是不想创新,只是或被资金所累,或囿于人才之缺,或没有适当的空间,终不能随心所愿。
如何才能更好地破除瓶颈制约,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广大代表、委员认为,要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把引进一批掌握重大科技成果和项目的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力促一大批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创新驱动,人才是关键。相关部门在人才引进方面,应该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给予精准扶持,确保本地企业在人才引进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梁连忠代表认为,与此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建立完善的招揽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具体措施,通过人才战略为技术创新提供切实保障。
目前,我市成立了几十个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与实际需要相比,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配套设施有待提升等问题。
对此,高钟庭、焦吉荣委员建议,采取园企、校企、校地合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突出创新创业园(孵化基地)的产业特色,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吸纳承载能力。产业园区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技术集成、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
“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创新首当其冲。”来自正定金融界的赵越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上市,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公司、租赁公司、保理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从而为企业的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来自工商、民政等部门的代表和委员们也建议,大力培育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优质孵化服务,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让创新创业在我市蔚然成风。
记者连线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刚刚过去的2015年,也是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一年,一系列为创新驱动加油鼓劲儿的重要文件纷纷出台。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诸多机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节点,我委将立足本职,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使命感,在再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京津冀产学研联盟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努力提高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同时,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推动更多高成长性企业扩规模上档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连线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党委宣传部部长赵连锁
借助整体搬迁,2015年,公司一批新项目落地开花:元旦前夕,首批20辆6米纯电动客车交付客户;新型粮机和工程机械远销宁夏、云南、海南等地;首列石家庄地铁将在春节后和广大市民“见面”……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效益的真正来源。近年来,正是得益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公司才发展了城轨地铁、新能源汽车、新型粮机、工程机械等一系列新产业,为做强做大、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进入“十三五”,也是公司“五年再造一个新石车”的五年。我们将瞄准供给侧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把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融,实现铁路货车、列车空调、新能源汽车、城轨装备、新型粮机构成的“2+3”发展新格局,将产业园建设成为智能制造与智慧园区,到2020年建成百亿元产业园,为建设经济强省、幸福石家庄作出贡献。(记者 吴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