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下岗女工变身绣娘开绣庄(图)
图为邢兰芳正在绣制新作。
石家庄日报记者 张晓娟 文/图
雕花的绣楼上,待字闺中的女子,正沉浸在锦绣的世界。五彩的丝线,灵巧的指尖,上下舞动的绣花针,幻化着一个个美丽的“梦”。这是影视作品对绣娘的诗意呈现,也是许多国人对于刺绣——这门古老技艺的旖旎印象。
省会的邢兰芳,自幼心灵手巧。她的刺绣作品同样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比如她绣的《小猫》绒毛油亮,双目炯炯有神;比如《风景画》色彩饱满,错落有致;再比如《人物》绣工细微,惟妙惟肖,让人印象深刻。从十年前下岗到如今的“兰芳绣庄”老板,邢兰芳说:“是刺绣让我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之路。”
屡下苏州访名师
邢兰芳的绣庄位于某小区的三楼。走进绣庄,一幅幅精美的绣品让人目不暇接,有鲜艳娇嫩的牡丹、憨态可掬的动物,还有仿真的名人画作。阳光斜射进来,一件件流光溢彩,越发夺目。尽管每天扎在这些绣品中,但邢兰芳欣赏它们的眼神依然透着欣喜,她说:“刚下岗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2004年,邢兰芳所在的棉纺厂效益滑坡,她也提前从单位下岗。突然没有了生活重心,丈夫担心邢兰芳心里难受,就张罗着给她报个刺绣班。“当时是两个威海的大学生在石家庄创业做苏绣。我手也巧,对这个很感兴趣,就想着不如去学一门技术,以后还可以打零工挣钱。”半年后,正当邢兰芳手艺熟练时,两个大学生突然放弃创业,回老家了。“一下子挺迷茫的,那时没想着创业。就觉得不能半途而废,于是心一横,就去了苏州学艺。”
苏州的刺绣艺术多是家族手艺,世代承袭,很少外传。邢兰芳想要拜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她回忆:“当时一个人也不认识,两眼一抹黑,处处碰壁。去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老师。”有一次下火车时天蒙蒙亮,邢兰芳又来到绣庄最多的那条街溜达。一位晨练的老人,看她拎着大包小包,给她指了一条道。“他侄媳妇就是我的第一位苏绣老师高文娟。辗转千里,屡下苏州,总算拜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