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一高中生进山村写调查报告 感叹自己被震撼

26.10.2014  15:02

刘笑宁与他的调查报告。 李洋 摄

    中新网石家庄10月25日电(李洋)“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将我带进了另外一个世界,那里的一切让我震撼。”刘笑宁说,在深山的那段时间,是他人生的重要一课。

    刘笑宁是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三的一名普通学生,他口中的“深山”是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的一个深山村子。刘笑宁利用放假的时间,走进村子,通过问卷、走访的形式,完成了一份调查报告《对贫困山区村民收入及消费情况的调查》。

    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缘何走进深山做调查?这份调查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收获?25日,中新网记者采访了刘笑宁,听这位“90后”讲述了他的心声。

     目睹贫困他进入不一样的世界

    记者见到刘笑宁时,他刚参加完月考,手里拿着那份调查报告。从调查村的基本情况到村民收入调查,从村民消费情况到调查结论,他都体现在了纸上。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但刘笑宁这名普通的高中生怎么会想到进村做调查呢?面对记者的疑惑,刘笑宁讲起了这份报告背后的故事。

    刘笑宁说,他的亲戚是阜平一个村的驻村工作组成员,每次回来会跟他讲村子的事,从小喜欢参加社会实践的他,没有去过偏远的农村,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来到了亲戚所说的那个村子。

    “我印象中的农村已经逐渐富起来,迈向城市化发展。”刘笑宁说,到了那个国家级贫困村后,眼前的情景让他震撼,村里百余户的村民大都住着土坯瓦房。

    刘笑宁告诉记者,除了房子,村民们过得还是“朝九晚五”的生活,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多数的家庭是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组成,在村里常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去地里干活。

    “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前景。”刘笑宁说,由于父母出去打工,村里就产生了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很让人揪心。

    “很多的村民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根本无钱消费。”刘笑宁说,在调查的问卷中,村民以种植农作物和出外打工为主要谋生方式,村民的收入情况限制了他们的消费。

    “没有建行,没有工行,没有农行。”刘笑宁说,村子所在乡的金融机构只有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村距离乡有5公里,没有交通工具,很多老人来回非常不便。

    在与记者交谈报告后的故事时,刘笑宁的眼圈始终泛红,他告诉记者,从石家庄到那个村子除了坐大巴车还要再坐摩托车,四面环山的村庄真的是“原始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