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张嘉译情有独钟的雕漆吧

08.10.2014  10:13

正在石家庄美术馆展出的漆器展有故事

□本报记者 黄蓥

演艺圈人士跨界不新鲜,赵薇在法国买了个葡萄酒庄、郭德纲在澳大利亚拥有薰衣草庄园、喜欢黄花梨的海岩则建了个私人博物馆……不过出资挽救非遗技艺的却不多见。然而记者从正在石家庄展出的《 “守器”项目——“器·物·声”漆器展》上了解到,偏偏有这么一位明星就对中国传统工艺——雕漆情有独钟,他就是影视明星张嘉译。近日北京雕漆艺术大师满建民携作品《剔红春字盒》等亮相“器·物·声”漆器展,接受晚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了他与张嘉译携手创办雕漆工作室的历程。该展览展至10月19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首次携雕漆亮相石家庄

雕漆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距今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明清两朝还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历来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简单来说,雕漆要经过设计、制胎、涂漆、描样、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用天然漆料在素胎(有木胎、铜胎、皮胎等)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漆胎上雕刻山水、花卉、人物等,根据髹漆的色彩分类,有“剔红”、“剔黑”、“剔彩”等。其中剔红是最主要的品种,大部分时候雕漆是指剔红。

今年70岁的满建民从事雕漆50年,至今仍在亲自主刀雕刻艺术品。他16岁学徒,先后师从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金坡和杜炳臣,主攻山水、花鸟、动物的雕刻。他借鉴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将平面空间转化成三维空间,首创嵌漆雕刻技法,将高浮雕、镂空雕、圆雕等雕刻技法应用到雕漆工艺中。满建民创作的3.1米大梅瓶被赞为“雕漆史上最大的漆雕大瓶”,历时四年制作完成,被台湾中台禅寺珍藏;北京市政府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花好月圆》高浮雕大圆盘也是由他带徒弟主刀完成;满建民还曾为人民大会堂制作了两对高2.6米的花瓶,来访的科威特王储对之一见钟情,立马找满师傅定做了一对。

此次满建民首次携作品亮相石家庄,他带来了“春字捧盒”、“荔枝宝盒”和“葡萄纹盒”等四件精品。满建民透露即便是直径在20多厘米的小盒也得耗时半年以上:“在胎上刷漆最起码刷150道到200道,夏天六七月一天刷两遍,天一凉只能刷一道,刷漆就需要两三个月。而且漆要自然干。”满建民说:“希望石家庄人也来看看这些艺术瑰宝,进一步了解雕漆。

张嘉译对雕漆情有独钟

今年8月“京城国粹——满建民从艺50年雕漆艺术展”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上策展人一现身就令媒体和观众分外惊讶,他就是影视演员张嘉译。其实5年前满建民就与张嘉译合作成立了雕漆工作室。

2004年有位福建商人找到满建民,请他到福州制作一对有史以来最大的雕漆大瓶,一贯喜欢挑战的满建民当即同意,带着两个人就赶赴福州。2009年这对高3.1米的大花瓶即将完工之际,满建民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就是张嘉译,我儿子跟他很熟,他们一起到福建,我儿子说要来看看我,他就跟着一起来了”。当张嘉译亲眼目睹当时年过六旬的满建民工作时往往一站就是一天,了解到他从事的雕漆的辉煌历史以及几乎后继无人的窘境时,张嘉译当即跟满建民约定在北京携手成立工作室,由他来投资。“张嘉译说成立工作室不用考虑经营,就做自己想做的,努力把每件作品做成能传世的精品就行。”满建民透露,迄今张嘉译已经为这个工作室投入了5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成立后并未出售过作品,因为满建民和张嘉译有个共识,就是不把雕漆工作室当做纯粹的商业生意,而是通过它来宣传雕漆,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门手艺的境遇。今年8月满建民从艺50年雕漆艺术展在北京举行,正在云南拍戏的张嘉译特地赶来助阵,也令这段工艺大师与影视明星携手挽救传统绝活的事迹见诸媒体。

满建民说他眼中的张嘉译人很随和,“有礼貌,尊重每个人,品德相当高。”谈及明星效应为雕漆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时,满建民坦言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关键还是传承,干的人都没了再有投资也没用。

满建民透露他很欢迎年轻人来跟他学雕漆,“目前雕漆工作室还在招收学员,只要有志向学习的我都欢迎,但如果你想挣钱就别找我了。”他表示张嘉译跟他想法一致,“张嘉译自己也说过他愿意帮助学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