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艺术中心里的八月十五团圆夜
台前幕后人员一刻不停歇
深夜,乌克兰杂技艺术家排练《双人绸吊》。记者 刘迪 摄
本报讯 (记者 刘迪) 9月27日,迎来了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在大家乐享团圆、举家赏月的时候,省艺术中心内却依然保持着这些天一贯的快节奏,又是一晚的灯火通明。在现场,各国的杂技演员以及导演组、灯光师、音响师、剪场人员……数百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工作中度过了这一良辰佳节。
一大早,走入艺术中心,舞台上几名身穿红色衣服的保洁员正在忙碌着。她们拿着吸尘器细致地打扫着地毯的每一个角落,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李阿姨说:“地毯干净,咱们杂技演员看着心情也好啊;平坦一点,有利于节目道具摆放。”据了解,除舞台外,观众厅设有的2800个座席,也早已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此外,大剧院的房顶、墙壁、地面等也已被打扫得焕然一新。
除了台上,台下左右两侧角落的人员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为了保护演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失误造成的损伤,对表演高空杂技节目的演员,必须采取保险绳等必要的保护措施。此次吴桥杂技节,有6位操控保险绳的人员,50多岁的马小增就是其中的一名。中午饭刚吃一半,马师傅就回到这个角落,从早八时一直到凌晨,他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坚守岗位,丝毫不敢出纰漏。还想继续问几句,马师傅面露歉意:“姑娘,别再跟我说话啦,我得一直绷紧神经,这可是关系到演员安全的大事呀。”
除了安全保障工作,灯光和音乐对于舞台呈现来说,无疑至关重要,观众的情绪会随着灯光色彩和音乐节奏的变幻而起伏。“鹏鹏,灯光再亮一点,打点面光”“哎呀,灯光要柔和了,和音乐节奏要合拍”“音乐错了,要乌克兰的那段剪辑了的音乐”“鼓点呢?不要再忘了!”导演李西宁一边看着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一边冲身后不断喊着。而被喊的这个团队就在观众席后方中央的过道——3名灯光师、2名音响师、2名负责视频播放的人员。灯光师吴建坤眼盯着庞大的灯光控制台,熟记了每一个节目所需要的不同灯光,灯光何时起落,颜色是否配合表演效果都掌握在他和搭档的手中。地上的盒饭已经放置了好久,也没顾上吃。当时已经是17时,他说:“从早上八点开始干活,今天我们都还是只吃了一顿饭,下顿饭什么时候吃就再说吧。”
此外,随着外国团队的抵达,此次杂技节51名翻译和40余人的翻译志愿者也逐渐忙碌起来,跟随着自己负责的团队队员从早忙到晚。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赵丹,是一名俄语系大四学生,她负责的团队由4名来自乌克兰的杂技演员组成,此次将带来《“银石”——皮条》节目。一大早,她告诉乌克兰朋友们中秋节的意义并送上了自己准备的月饼。该队领队叶夫根开心地说:“中秋节的月饼实在太棒了,祝石家庄朋友们中秋快乐!”
据吴桥杂技节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新杰介绍,杂技节办公室的接待部、演出部、安全保卫部、卫生防疫部等九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均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一线,比如道具组经常会在凌晨两三点去机场接道具。李新杰表示:“现阶段,绝大多数的演出团队已经到位,28日晚上将进行第一次彩排。中秋节的此时此刻,导演组、灯光、舞美、剪场人员仍然坚守在一线,非常辛苦。”
来自广西的13岁姑娘许婷婷,和她的伙伴们带来了极具广西民族特色的杂技《“瑶心鼓舞”—蹬鼓》。22时许,完成联排工作的他们回到酒店,领队郭小洞拿出给姑娘们准备好的月饼,大家开心地聊了起来,度过中秋节最后的几小时。许婷婷说:“有些想家,不过来吴桥杂技节应该是每个杂技演员的梦想吧,我想好好参加比赛,然后回家看父母。”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