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纪事】精准发力 奔向全面小康
精准发力 奔向全面小康
——我省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日前,俯瞰位于临城县西部山区荒岗上的光伏电站。2015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的临城县,已建设总容量为170兆瓦的地面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和分布式发电系统,2120户贫困户因此实现脱贫。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核心提示
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个宏伟蓝图,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困难的群体是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坚定信念、苦干实干,以必胜的信心、明确的思路、精准的举措、务实的作风,组织动员全省力量,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 潘文静
脱贫攻坚战,在燕赵大地轰轰烈烈地打响——
太行山区,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这是产业扶贫结出的硕果;
拒马河畔,涞水县计鹿村四季圣诞小镇欢歌阵阵,当地村民笑迎八方来客;
坝上草原,沽源县录园新村二期工程施工正酣,老乡们将从“穷窝窝”搬进新民居。
……
火热的攻坚现场,群众的殷切期盼,为我省脱贫攻坚战写下了生动注脚。昔日贫瘠的土地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信心和希望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成果显著,数据喜人。今年前三季度,6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7元,同比增长1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初步评估,今年2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任务能够完成。
精准扶贫搞好顶层设计
“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把精准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确保2018年实现全省基本脱贫目标。”10月17日,第三个国家扶贫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对河北省2016年脱贫攻坚奖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作出批示。
近年来,全省干部群众携手向贫困宣战,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平均每年减贫100万人左右,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12年的5274元,增加到2015年的7971元。
今年出台的《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省今后五年的脱贫目标,并确定了“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我省将以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为主攻方向,聚焦“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河北当前还有310万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
翻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今年以来的调研行程,扶贫开发工作成为贯穿行程的一大主题:新年伊始在阜平县进行驻村联乡(镇)帮县蹲点调研,直接感受山区群众的生活,深入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赴涞源县、易县、涞水县,观摩京西百渡旅游项目,考察旅游扶贫情况……
这是聚焦精准、注重实效的决策部署——
去年底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措施之精准、问责之严厉、力度之大,显示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今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填补了我省农村扶贫开发方面的立法空白,标志着我省农村扶贫开发走上法治化轨道。
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贫专项文件。《关于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河北省“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实施意见》《河北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等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密集出台,并转化成生动实践。
精心选派一支支驻村工作队。2.2万余名驻村干部奔赴全省最贫困的乡村,到脱贫攻坚战场建功勋,把成绩体现在贫困群众的笑脸上。
这是大力度、超常规的民生投入——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补助标准提高50%,前三季度开工建设贫困地区普通公路1042公里、县域通道1212公里。加快贫困地区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农田“五小水利”等工程向贫困村倾斜。制定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专项规划,重点推进南部地区42个贫困县、910个贫困村的电力设施建设,实施北部地区2700多个农网升级改造项目。
织好织牢政策兜底保障网。全省实现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动态管理,低保标准全部达到2855元/年以上。扎实推进教育扶贫,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在省内公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实现“三免一助”全覆盖。提升医疗保障救助水平,今年8月1日起,基本医疗保险取消门诊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70%,住院报销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为90%。
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截至目前,共启动31个县、15.2万人(贫困人口9万人、同步搬迁6.2万人)的搬迁工作,超出计划数2.6万人,189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开工。
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发展富民产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对有劳动能力的139.5万贫困人口,我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项目和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内生动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穷山村迎来观光客,张红海越干越有劲头。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涞水县计鹿村贫困村民张红海掘到了旅游发展的第一桶金——依托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的金字招牌,他家刚开张的农家乐迎来八方客,7天纯收入近万元。按照这个势头,张红海一家脱贫指日可待。
在涞水县、易县、涞源县三个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旅游扶贫是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扶贫的有效抓手,将扶贫攻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山区综合开发相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全省旅游业带动15万贫困群众就业,促进6万多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小蘑菇种出大名堂,张彦军越活越有奔头。在日前举办的阜平县第一届食用菌招商洽谈会期间,阜平县骆驼湾村村民张彦军承包的菌棚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客商。数据显示,这次洽谈会共吸引了全国56家菌类产品企业参会,达成投资意向1.5亿元。
截至目前,阜平县共引进组建龙头企业10家,发展食用菌基地园区44个,建成大棚2500个,带动群众4000多户参与,其中贫困户3000余户,预计每户年均增收2.75万元。我省近年来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重点发展设施蔬菜、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预计今年带动72万人脱贫。
产业扶贫,是我省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激发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
实施电商扶贫,在贫困县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在贫困村建设电商服务站,预计今年带动12万人脱贫。
实施光伏扶贫,年内已申报光伏发电规模295万千瓦,在1000个贫困村每村建设一个100—5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预计今年带动近9万人脱贫。
实施家庭手工业扶贫,已发展160个贫困村,从业人口2万人,预计今年带动5万人脱贫。
实施就业创业扶贫,制定了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积极开展就业转移等10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截至目前,全省各级扶贫龙头企业达2.1万家、农民合作社达10.1万家,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带动率达50%。
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我省引导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不断强化发展能力,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
创新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
“我吃了半辈子的苦,现在终于尝到了生活的甜……是党的扶贫政策帮助我过上了幸福生活。”日前,作为全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发言时,隆化县南营村贫困群众庞瑞的脸上幸福满满。
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庞瑞加入了村蔬菜合作社。依靠“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机制,他顺利贷款5万元。靠着这笔钱,再加上向亲戚借的钱,他建起了6个冷棚,种植错季蔬菜。今年以来,6个冷棚已实现纯收入2万元。在不追加投入的情况下,冷棚还可以用3年。庞瑞笑称,他家有了“绿色银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
新任务需要新理念,新挑战求索新实践。我省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扶贫机制上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获得感,从越来越鼓的腰包传递出来。完善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推广“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股份合作模式,使贫困群众成为收租金、领薪金、分股金的“三金”农民。截至目前,全省贫困地区股份合作制企业达4500家,覆盖带动贫困群众45万户。同时,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双受益。
获得感,从贷款难易的变化折射出来。我省探索金融扶贫机制,实行政府搭台增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农户承贷、保险兜底保证。今年前10个月,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82.72亿元,惠及贫困户80.1万户。建成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2个、市级平台9个、县级平台62个,撬动22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脱贫攻坚。
获得感,从涉农资金的使用彰显出来。我省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出台《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62个贫困县,允许贫困县打破条块界限、自主安排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截至10月底,全省已整合涉农资金69亿元。
一串串温暖人心的数字背后,是贫困群众越来越强烈的获得感。
全面小康,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如今,美好的图景即将变成现实。
号角吹响,决胜在即。燕赵儿女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