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盲人日 盲人最期待公交站台、路口指示灯能语音提示
■盲道上也会出现障碍物,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文/图 本报记者 石维
没有光亮、没有色彩,正常人可能永远都无法想象在一片漆黑中摸索生存的艰辛。在昨天的国际盲人日,记者跟随盲人刘立涛,感受和记录下了他的日常生活。
感动:好心人帮助过路口
30岁的刘立涛从出生就没见过光亮,他的世界里永远都是一片漆黑。但这个缺陷并没有夺走他对生活的信心,如今的刘立涛早已经是盲人按摩店的老板。昨日,记者见到刘立涛时,他正在省图书馆的盲文阅览室里读书。随着手指在图书上滑动,刘立涛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我从小就看不见,所以一天学都没上过。”刘立涛说,身边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只能在家通过收音机去听世界。自从省图书馆设置了盲文阅览室,这里就成了刘立涛最喜欢来的地方。
“多亏了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们才能走出家门,感知世界。”刘立涛说,因为对外界的无知和恐惧,之前他很少出门。现在,那种恐惧感少了,因为每次出门都会遇到好心人帮助他。
说话间,记者陪刘立涛和他的盲人朋友张永杰走到了中山路与广安大街交叉口。站在马路边的刘立涛很警惕,不时地用导盲杖敲打着前方。好几次,车辆几乎从刘立涛旁边擦身而过,他却丝毫没有察觉。一位名叫张海静的女士看到这种情况后,主动告诉他,前方车辆较多,还不能通行。几分钟后,张女士牵着刘立涛的衣角带他走过马路。
无奈:盲道常遇阻 路难行
随后,刘立涛和张永杰来到省图书馆门口,继续向南走。由于这个路段未设盲道,他们只得沿着马路边走。“有时沿马路牙子走比盲道更安全。”听到记者表示困惑,刘立涛解释说,这些年盲道增加了不少,按道理他们应该哪里都可以自己走着去,但实际上盲道并不好走。
他的说法随即得到了验证。二人持导盲杖步行至附近一家酒店门前时,路边一排停放的自行车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用导盲杖探得后,他们及时绕开了,但却因为离开了盲道,只能摸索前行。再次找到盲道后不久,就是一家单位的大门口,该单位的道路与马路相连,盲道因此断开近20米。
一路上,他们一次又一次躲避紧挨盲道的树坑和路灯杆,小心翼翼地探查前方各种障碍。记者用10分钟走完的路程,他们足足走了半个小时。
“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沿着盲道走,有时会遇到消防栓、报刊亭等障碍物,有时则让人绕圈子,摸不清方向。”刘立涛说。
沿马路牙子走真的安全吗?他们继续向前,一辆临时停放在路边的汽车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张永杰说,幸亏这辆车底盘低,如果遇到底盘高的车,由于底下是空的,很可能用导盲杖探不到,就不免磕磕碰碰了。
期待:公交候车亭、路口指示灯能语音提示
昨日15时30分许,他们回到省博物馆站准备乘坐5路公交车回家。站台上候车乘客很多,他靠听力判断出旁边是否有人,以便寻求帮助。旁边一位男士看到后,一直陪在一旁,等5路公交车到达后才离开。“没有人帮忙,有时车来了我也不知道。”刘立涛一边道谢,一边上了车。
“我平时很少出门,没有家人朋友陪着时,也尽量不坐公交车。”刘立涛说,近年来他们感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爱,心里感动的同时,也有着更多的期待。
“如果能在候车亭设置报站语音提示或公交车在车外安装报站器就更好了。”刘立涛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一旁的张永杰补充道,盲人不同于肢体残障的残疾人,无法驾驶车辆,出行只能靠步行和乘坐公交车。但公交车抵达站台时,盲人朋友根本无法得知是几路车,只能不停地询问旁边的市民。此外,外地有些公交车站配置了盲文指示牌,盲人不知搭几路车时,可以摸一下路线。“如果路口指示灯也能设置提示音,提示红绿灯的变化,我们出行就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