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记忆——百年内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06.09.2014  12:03

    核心要点:

    ■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不义战争中的觉醒者和奋起反抗者。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格局震荡和殖民体系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摆脱外侮、结束内乱的重要机会。

    ■ 帝国主义国家殖民扩张和相互争霸所造成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原因。一战是典型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二战是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为人类和平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高科技的发展、国际道义以及和平理念的普及等,都在制约大国之间相互动用战争手段的意愿和条件,世界性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中国既是亚洲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也是受益者。中国对亚洲保持和平和繁荣负有重要责任,不会让自己的方向受到干扰。随着自身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也在不断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和投入。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也过去了75年。百年沧海桑田,世界今非昔比。然而,人们对百年之内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难以忘却,国际史学界围绕一战、二战出版了多部重量级著作。讲史离不开论今,聚焦历史折射的是当代的疑虑:21世纪是否会发生新的战争?风险源自何方?

    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权力的争夺是自掘坟墓

    20世纪留给人类最深刻的教训是战争,尤其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权力而发动的战争;留给人类最值得珍视的价值是和平,是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英勇斗争赢得的和平。

    回顾一战历史,不应忘记的是,这场战争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而发生的利益冲突。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实现统一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需要通过地理扩张去转嫁。垄断集团需要获取新的原料产地、工业产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放地,以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德皇威廉二世1888年登基后,就显露出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抱负,他推行具有强烈殖民扩张色彩的“世界政策”,进一步激起德国社会鼓动战争的情绪。面对已被欧洲几大老牌帝国瓜分殆尽的世界,德国加紧扩充军备,企图通过战争改变格局。垄断资本阶层更是对夺取海外权益急不可耐。

    一战爆发前夕,德国已攫取了29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在新帝国中获利最多。然而,当时大英帝国已拥有超过本土面积110倍、面积达33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国也占据了106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相比之下,德国虽经济、军事实力已超越英、法,但殖民所获却小巫见大巫,对“残汤剩羹”自然不满足。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贪婪的本性敲打着战争的鼓点。

    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小城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由此点燃一战战火。这是第一次被称为“世界大战”的战争,双方阵亡军人达900万,受伤人数可能有两倍多。此外,还有大量平民伤亡,甚至有大批人死于饥饿和病疫。在欧洲许多小镇都能看到纪念一战亡者的石碑,上面刻着的冰冷名字记录着无数家庭失去的儿子、丈夫或者是父亲。这是历史上人类第一次自己造成如此惨重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