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我省代表团接受媒体集体采访
展示昂扬风貌,擘画发展蓝图。3月8日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我省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来自境内外的160余家媒体记者到会采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主持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省委副书记赵勇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央电视台: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非常关注。河北“十三五”时期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有什么思路和打算?另外,经济发展总是和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河北的空气质量备受关注,保持蓝天白云,河北有哪些举措?
赵克志代表:“十二五”期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人民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决胜“十三五”,重在起好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在“十二五”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辉煌。“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三个高于、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环境治理大见效、空气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以往;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大逻辑,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对新常态允许有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但要殚思极虑、主动适应、越快越好。要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总遵循,让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河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抓手,助推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努力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加强污染治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自我加压,在今年省两会上提出,2016年PM2.5浓度要下降6%以上,而且要争取更好的效果,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依法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新华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河北如何推进钢铁等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职工分流安置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庆伟代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河北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是解决当前河北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大举措。
最近,河北正抓紧研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我们的总体考虑是,制定“1+5+X”的政策框架体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抓紧干起来。“1”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意见,“5”就是“三去一降一补”五个专项行动方案,“X”就是若干专项方案,针对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量身定制扶持政策,做好“加减乘除”法。目前,政策框架体系已经形成、正陆续出台实施。去库存,已经发布了河北的10条措施,各地正在抓紧组织落实。钢铁去产能,河北研究了34条配套政策,近期出台实施。我们将抓住当前市场和政策的“窗口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河北去产能,钢铁是关键。党的十八大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化解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工作。2013年9月,环保部代表国务院与河北签署责任书,决定实施化解过剩产能“6643”工程,河北是唯一与国家签订压产能责任状的省份。两年多来,我们“揭盖子、摸规律、造声势”,通过采取分解压减任务、提高淘汰标准、实施环保倒逼、开展集中行动等综合措施,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91万吨、炼钢产能4106万吨。
我想拿统计部门的一组数据,向大家说明河北调结构呈现的新变化。从利润看,2015年我省钢铁行业利润总额是299.7亿元、下降46.9%,装备制造业是650.8亿元、增长10.2%,食品工业利润总额为240.7亿元、增长12.9%,钢铁行业的利润几乎和食品工业的利润相当。从投资看,去年我省钢铁行业的投资增速下降5.7%,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9%,食品工业增长6.7%。这是我们主动作为、有保有压的结果,也反映了河北抓调整的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钢铁去产能作为一项硬任务,实施三年攻坚行动,抓好“五个一批”,即通过严把环保、能耗、信贷等政策门槛倒逼退出一批,通过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压减整合一批,通过加快搬迁改造减量置换一批,通过利益调节引导转型核减一批,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转移输出一批。到2020年,河北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钢铁企业减少60%,产业集中度达到90%。
职工安置是去产能的难点。这两年,我们通过实施岗位补助、社会保险补助、转岗培训补助、降低缴费基数的“三补一降”稳岗政策,保持了就业形势平稳。下一步,我们将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落实好转岗培训、创业帮扶、低保兜底等工作措施,为去产能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坚信,有中央的大力支持,有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后几年河北一定能把钢铁行业去产能这场硬仗打下来。
人民日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河北省召开了省级机关作风整顿动员大会。开展这项工作出于怎样的考虑?对完成“十三五”目标有什么特殊意义?
赵克志代表:开展省级机关作风整顿,主要考虑有三点。第一,决胜“十三五”、全面建小康,要靠实干。唯有真干、实干、苦干、巧干,才能推动发展。我们要以作风建设破题开路,调整状态,转变作风,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从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直机关开始,为全省作出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第二,整治为官不为,激发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作风整顿,大力倡导崇尚实干,引导干部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向全面建成小康、向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焦发力;端正用人导向,把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的精气神,使干部想干、能干、会干、善干。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省共选派2.2万余名驻村干部,其中省直机关选派了1800余名,充实到农村一线。第三,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通过省级机关作风整顿,再造内部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态度,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使河北更好地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经济日报:推进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河北省今年启动了新一轮大批干部下乡扶贫工作,请问未来五年,河北如何精准发力,实现全省贫困地区脱贫摘帽?
赵勇代表:脱贫攻坚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调研扶贫工作,就是到我省的阜平县,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几年,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十二五”期间,全省500万人摆脱了贫困。大家都很关心的阜平县,3年来贫困发生率由54%下降到30%,4.8万人稳定脱贫,产业做强了,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阜平县就是河北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我省当前还剩下31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的深山区,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生产条件较差,扶持难度较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我们没有退路,要义无反顾地打赢这场攻坚战。省委、省政府最近作出了系统的安排部署,向全省群众承诺,用3年时间,即到2018年基本消除现行标准下的贫困问题,再用两年时间,即到2020年解决剩下的贫困问题,巩固提高扶贫工作成效。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我们采取了6项硬措施。一是建好“明白账”,我们为所有的贫困村都派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精准识别贫困户,每年搞一次动态调整,建立起大数据平台,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二是打好“当头炮”,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42万贫困人口,我们将通过移民搬迁,把他们搬到城区周边、园区周边、景区周边,彻底拔掉穷根。全国两会后,我们将在涞源县召开动员会,启动易地移民搬迁工程。三是唱好“重头戏”,对160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重点推进产业扶贫。我们将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发展蔬菜、药材、食用菌和特色种养业,让他们脱贫致富。四是打好“组合拳”,把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山区开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统筹起来推进,让贫困地区有更强的综合发展能力。五是织好“保障网”,对150多万没有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特困低保群众,我们采取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的方式,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对患大病需要救助的群众,我们采取城乡医保并轨、大病保险全覆盖、提高大病救助标准等3种方式,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六是用好“指挥棒”,对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单独考核,扶贫工作成效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占到70%以上。这是一种导向,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把扶贫任务传导给县(市、区)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和工作队员,让他们专心致志打好脱贫攻坚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15年环保部公布的数据中,河北省有7个城市排在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之列。请问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河北省有没有一些硬措施、新举措?治污这么多年,到底有什么难度,怎样突破?
陈国鹰代表:最近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方案、治理措施等,可以说,力度之大、举措之实前所未有。应该说,河北省是全国治理大气污染力度最大的省份。针对河北省的环境现状,我们采取了一套“组合拳”,即压能、减煤、治企、控车、降尘、禁烧、增绿,争取列入后10位的城市早日退出。
压能,河北省的重化工业比重大、排放高,是造成我省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要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的产能。减煤,燃煤量大,是河北大气污染的源头。特别是入冬以后,农村的散烧燃煤是重要的污染源,因此要下大决心,减少燃煤消费总量,提高燃煤的清洁利用率。治企,从2014年起,我省对占工业排放比重超过60%的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实施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行动,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拆除钢铁行业的烧结机旁路,在全国率先对全省域内的252台燃煤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升级。这两个做法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的肯定,在全国推广。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河北省在这方面先走了一步。控车,由于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物料大进大出,决定了河北省重型卡车占比大。因此,淘汰黄标车、老旧车,改造重型卡车,减少排放,是河北省的一个重点。降尘,开展建筑工地、矿山、建筑施工、物料堆场、道路交通等一系列扬尘专项整治,使生态获得修复。禁烧,过去秸秆没有综合利用,农民一到夏秋季收割以后就烧秸秆。所以,一方面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力度,同时严格监管、禁止焚烧。增绿,这是长远解决雾霾问题的重大举措,2013年以来,全省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500多万亩。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施策、协同治理,大气治理的成效开始显现,去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了18.9%,比2013年下降了28.7%。中国科学院的评估报告和国家气象局的分析总结报告都认为,河北省的PM2.5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降幅最大,效果明显,这与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的变化是一致的,也说明只要我们真抓实干,一定会取得大的成效。
2016年,在“组合拳”的措施基础上,我省将进一步实施大气治理的四大专项行动:一是散煤治理,开展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大力削减燃煤,大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气;二是焦化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三是裸露矿山综合治理;四是道路交通的整治。确保到2020年PM2.5较2013年下降40%以上,这是我们最低的任务目标。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也必须要实现,让人民群众早日享受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中国新闻社: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开幕了,河北省准备工作进展如何?作为国内首个由地级市承办的国际园艺盛会,本届唐山世园会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焦彦龙代表:举办世园会,是河北省、唐山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会址建设涉及的园区场馆、公共服务、市政设施、景观绿化4大类、55个项目已经全部完工。
唐山是继昆明、沈阳、西安、青岛之后,我国首个获得世界园艺博览会承办权的地级城市。唐山世园会会址总面积2260公顷,其中核心区540公顷、体验区1720公顷,会期2016年4月29日至10月16日,共171天。届时,将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预计参观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次。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世园会主题和理念体现了唐山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唐山世园会是一次在采煤沉降区上举办的世园会,昔日的矿区如今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成为城市新的公共空间。“都市与自然·凤凰涅槃”是这次世园会的主题,“时尚园艺、绿色环保、低碳生活、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这次世园会的办会理念,体现着唐山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坚持了“节俭、洁净、杰出”的办会原则。我们学习了国内外各个城市办会的经验,科学确定了展会规模,邀请了英国、荷兰等花卉强国参展,北京、杭州等29个国内园林园艺代表城市参展。在展园设计上,国内园与往届参展城市单一展览的模式不同,将30个城市按照中国园林流派及区域进行划分,布局了河北园、皇家园、江南园、岭南园、西部园、现代园等六大主题展园;国际园综合考虑国家特色、园林文化、场地现状等因素,打造“快乐每一天”的森林漫步生态空间;设计师园聘请了6位国际知名设计师,展示当代风景园林的新理念和新动态。同时,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世园会相关设施的后续利用,唐山的世园会将会成为一届永不落幕的世园会,所有建筑会为唐山这座城市留下永远的公共空间。
三是世园会期间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4月至10月,唐山在每月举办单项花卉展赛的基础上,还将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河北国际经贸洽谈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等系列活动,每个月都有大活动,确保世园会期间精彩不断、亮点纷呈。
四是惠及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唐山世园会是一届在城市中心区举办的世园会。通过几代唐山人的不懈努力和改造建设,会址核心区所在的唐山南湖,已经由过去的一块工矿废弃地变成了唐山市民的绿色公共空间。在这里举办世园会,不仅省去了新建园址的巨大投入,而且通过完善周边基础设施,更加方便市民和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健身。我们已经在住、行、游上为广大游客做了充分考虑。
河北电视台:近年来河北省着力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使这些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活品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河北省将采取哪些新举措扩大美丽乡村的建设规模,提升建设水平,让村庄更美丽、农民更富裕?
赵勇代表:首先谢谢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河北“三农”工作和广大农民的关心。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到河北视察时,特别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改善农村面貌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省近年来持续抓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共筹集了370多亿元建设资金,建成了9226个美丽乡村,占河北农村总数的近20%。在这些美丽乡村中,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很多老百姓讲,建成美丽乡村后,生活品质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百姓都高兴的事情,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下一步,我们要把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农村短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力度抓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将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美丽乡村上水平、上品位。一是抓新规划,过去农村是没有规划的,农民的房子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导致了建设无序,水平低下。我们现在从规划抓起,以县(市、区)为单位,抓全县域规划,抓多规合一,规划了一批特色小镇、一批中心村、一批永久保留的村庄。我们明确提出,规划要一直到村、到户、到每一条街道,真正靠规划引领,打破过去建设无序的局面。二是抓新民居,河北的民居,尤其是冀中南一带,多数民居没有坡顶,既不美观,也不节能。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记得住乡愁”的原则要求,制定了新民居建设导则,把导则发放到每一个村庄,并印制成挂历,送到农民家里,引导农民按照新民居的样式建设和改造自己的民居。我们还提出,新民居不但要体现河北的地域文化特点,还要更加舒适、更加安全,并且让有条件的地区能够在民居内发展产业和旅游业,同时配套把厕所、垃圾、污水等问题都解决好。三是抓新产业,美丽乡村要靠产业来支撑,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第六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力争把有条件的美丽乡村都建设成旅游专业村。四是抓新农民,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激发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内在动力。五是抓新机制,我们要进一步抓涉农资金打捆机制,把涉农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抓PPP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建设美丽乡村。抓奖补机制,谁干得好我们就奖励谁。抓长效管护机制,使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能够长期持续。朋友们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你们走在河北乡村的任何地方,看到的都将是一幅幅美景。
光明日报:去年以来,河北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现阶段的解放思想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对河北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赵克志代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十三五”是河北发展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是河北各种优势和潜力最能得到有效释放的时期,是河北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最为紧要的时期,是河北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最为宝贵的时期。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年,省委部署开展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在全省推动形成“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转型”的浓厚氛围。今天的解放思想,是为了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开辟河北改革发展新境界。解放思想,是为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解放思想,是为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
北京电视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和实施已经两年多了。请问对河北有哪些重大影响,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河北是如何规划的?
张庆伟代表: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26”重要讲话两周年。去年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年,协同发展已由顶层设计转入全面实施阶段。去年4月,中央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了100多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三省市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影响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两年来,河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与国家部委和京津一道,聚焦“一张图”,展开“一盘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具体可概括为“12345”。
“1”,就是坚持一条主线,即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贯穿河北发展全局的一条主线,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目前,全省上下已经形成了主动谋协同、抓协同、促协同的强烈思想和行动共识。
“2”,就是狠抓两大任务,即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补齐河北发展短板。河北空间广阔、资源丰富、承载力强,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河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不是简单地搬迁和重复,而是要在新的水平上实现进一步提升,在承接中加快补齐河北发展的短板。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公共服务领域取得的一些突破性进展,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在通信方面,京津冀三地取消了手机漫游费。在交通方面,京津冀之间开通了356条公交线路,实现了交通“一卡通”,便利了群众出行、旅游等,去年到张家口崇礼滑雪的人次增长了近40%。在市场建设方面,北京新发地等一批市场搬迁到河北,这一举措大大减少了货运车辆进出北京次数,减轻了首都的交通压力和污染排放。
“3”,就是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我讲一个例子,今年下半年北京现代汽车的新车型将在沧州第四工厂下线,这是京冀产业合作的重要成果。去年津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还打通了一批与京津的“断头路、瓶颈路”。全国两会前,我到北京新机场调研,了解到航站楼等主体工程进展顺利,按计划2019年将投入使用,到时三地群众出行将更加方便。
“4”,就是落实河北“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我们刚刚颁布实施了河北的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三个专项规划。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上半年争取国务院批复并公布实施。我们将以钉钉子的精神,久久为功推动“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规划落实,力争与京津共同把京津冀打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5”,就是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指挥棒”。我们将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战略支撑,把开放作为重要途径,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开展试点示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等,为全国人口密集地区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努力让京津冀一亿多人民群众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成果。
香港大公报:请问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展如何,为河北带来了哪些机遇,如何把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
侯亮代表:冬奥会对我们来讲,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机遇来讲,第一,冬奥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京张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自申办工作启动以来,北京市多位市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同志主动到张家口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推动合作,许多工作都得到了北京市的关心帮助。在此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做北京的小伙伴,感觉很好。第二,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我们计划近几年新增植树面积7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37%增加到50%;大气质量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的质量标准,域内的所有河流都要进行治理。第三,为我们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现在重化工占到了40%,近几年将有200多家矿山企业和高污染企业陆续退出。我们新确定的主导产业叫“四大”“两新”“一高”,就是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新技术,高端制造。相信我们的产业结构将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四是大大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特别是京张高铁、京蔚高速、延崇高速都要在2020年以前陆续建成。五是大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我们的发展建设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都要向国际标准看齐,虽然任务艰巨,但是都必须达到这个高度。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总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今年主要是以赛事为核心,搞好相关规划和设计。我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同北京一道,向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