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放心大胆的吃鱼吧!网传鱼浮灵致癌系谣言

19.12.2015  10:58

  导语:“太活跃的鱼别买,可能含致癌‘鱼浮灵’。”近期,很多人都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称一些鱼贩往水里加入名为“鱼浮灵”的白色粉末,半死不活的鱼虾便马上变得活跃起来,而鱼浮灵本身会致癌。这神秘的粉末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具有“起死回生”的效果?又为什么被传作致癌物呢?小编就带着大家,将“鱼浮灵”那神秘的面纱一层层剥开。

  网传白色粉末让鱼“一秒复活

网传鱼浮灵使鱼“复活”。资料图

  “鱼也不能吃了?”关于“鱼浮灵”的一个实验近期在朋友圈疯传,视频里,一个盆里装着一条鱼,半死不活的,不太动弹。往盆里撒了一些白色粉末后,那条鱼马上活蹦乱跳起来。

  据传,有人去菜场买鱼,结果看到惊人一幕:摊贩往大水盆内加入一种白色粉末,迅速用手搅拌,不一会儿白色粉末就溶解了,将半死不活的鱼虾倒入其中,没想到,鱼虾一会儿就活蹦乱跳开,仿佛这些鱼都是刚从河里捕回来的。鱼贩就是用这种名叫“鱼浮灵”的粉末,让濒死的鱼虾恢复活力。

  这一传言还有补充版本,称不明真相的群众买了这些“起死回生”的鱼虾,那就大单了:撒过“鱼浮灵”的鱼经检验发现,鱼体内铅超标1000倍,砷超标近10万倍,可能严重危害人的肝、肾、智力等,甚至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不少市民看了这个消息,真是不敢买鱼了。“以前那些谣言还能说是口说无凭,但是这个实验太真实了。”眼看快不行的鱼,撒一点粉末就像“打鸡血”一样活力十足了,让人觉得这东西很可疑。

  神秘的“鱼浮灵”到底是什么呢?

鱼浮灵”实为过碳酸钠。资料图

  “鱼浮灵”到底是什么?水产品中使用“鱼浮灵”可能存在怎样的风险?记者从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2015年第16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有关专家解读水产品中使用的“鱼浮灵”。

  据介绍,“鱼浮灵”的作用一般是应急增氧,当连续阴天或者光照强烈时,可以通过加入这类化学增氧剂来控制水体微生物的平衡,改善水质。

  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过氧碳酸钠在常温下能很快溶于水,并迅速释放氧气。因此,只要往鱼缸里加点鱼浮灵,鱼缸里水的含氧量就会迅速增加。

  鱼浮灵化学式为:

  2Na2CO3·3H2O2

  反应方程式为:

  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2H2O2=2H2O+O2

  容易看出,鱼浮灵在常温常压下即容易分解为碱面(Na2CO3)、水和氧气,有意思的是,碱面加到水里其实就是放久了的苏打水。将鱼浮灵撒入养殖池或者活水产品运输水槽后,能迅速为鱼虾提供呼吸所必需的溶解氧,因为缺氧而萎靡的鱼虾也会因此活跃起来。鱼浮灵只能短时间对缺氧的鱼虾产生作用,如果鱼虾是因为疾病而萎靡不振,那么撒多少鱼浮灵都无济于事。

  鱼浮灵的分解物对水产品质量亦无明显影响

  我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规定,过氧化氢属于“动物性食品允许使用,但不需要制定残留限量的药物”;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过氧化氢属于“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表示,从目前的舆论情况看,认为“鱼浮灵”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安全风险。一是“鱼浮灵”在水体中分解产生的过氧化氢和碳酸钠,有一部分可能会被鱼的体表吸收或通过鳃进入肌肉内,存在隐患。其实,这两种物质对鱼类的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性一般没有负面影响,目前也没有任何实验证据和理由说明“鱼浮灵”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鱼浮灵”作为化学品,其中可能含有铅、砷等重金属,存在隐患。个别不法商贩可能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品过氧碳酸钠来替代渔业用“鱼浮灵”。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这种情况下确实有可能存在引入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的风险。不过,鱼塘面积一般在10~200亩不等,水体体积大,要达到全池长效增氧的效果,使用“鱼浮灵”这种化学增氧剂的成本远远高于普遍采用的气泵等机械法增氧,所以通常“鱼浮灵”的使用时间短、用量相对也很小。运输流通过程中,“鱼浮灵”类化学增氧剂的使用时间一般也比较短。由于重金属在鱼体内蓄积需要一定时间,总体来看因使用“鱼浮灵”带来重金属残留的风险并不高。

  真相:网传重金属超标十万倍不靠谱

  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推进“鱼浮灵”类渔业投入品相关法规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使用流通要求等,规范产业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信任度。同时,对“鱼浮灵”类产品开展风险监测,查处用工业级原料生产出来的过氧碳酸钠替代作为渔业投入品的“鱼浮灵”的违法行为,排除风险隐患。在水产品的养殖和流通过程中使用“鱼浮灵”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有限,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心,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水产品即可。

  专家表示,网传消息称,对撒过“鱼浮灵”的鱼检验后发现“砷超标近十万倍”。而根据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鱼类无机砷的上限是0.1mg/kg。如果超标近十万倍,那么砷的含量就接近10g/kg,相当于1条1公斤的鱼里就含有10克砷。作为一种重金属,需要投放多少“鱼浮灵”才能达到这个效果?更何况这些砷还要被鱼全部吸收并活下来,这可能吗?

  因此,网传的鱼浮灵重金属超标10万倍纯粹是谣言。

  相关新闻:

  挑选新鲜鱼类要“一看二闻三摸

  一、看鱼眼,鲜鱼的眼睛清晰光亮,眼球饱满,眼角周边不发红,鱼鳃是鲜红色而不是暗红色;

  二、闻内壁,鱼腹内壁应湿润没异味;

  三、摸鳞片,正常活鱼鳞片完整有光泽,而受过污染的活鱼鳞片无光泽,不完整,且有可能多处出血。

  (据河北新闻网、南方网、央视新闻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