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农村 不一样的农民——河北省用文化打造新农村见闻

29.09.2014  12:15
  近日,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中国梦·赶考行——走进美丽乡村”文化惠民进农村慰问演出活动走进安平县台城村,高水平的演出让村民直呼过瘾。   
  今年7月份以来,河北省级财政安排926万元专项经费向社会购买文化服务,为基层农村、社区及中小学等送去各类文艺演出879场。歌舞、曲艺、戏曲、小品等文艺节目,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各种文化活动正在逐渐成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升级、改变农村面貌的巨大推手,使广大农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有文化的农业才有持久生命力”   
  “真没想到,我们平日吃的蘑菇,还有这么多的历史和故事。”在承德市平泉县的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花2个小时参观完后,石家庄游客吴潇玎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展示品近距离感受有7000年历史的中华菌文化,还能现场观看食用菌生产加工、品尝食用菌美食、参与菌文化主题“踩蘑菇”的电子小游戏。吴潇玎说,这种农作物的文化展示方式,可以使当地百姓在精神和文化上得到提升。   
  “有文化的农业才有持久生命力。”平泉县副县长孙立良介绍,按照文化创意设计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平泉县投资15亿元建起了囊括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食用菌加工园区等项目的中华菌文化产业园,举办了首届中华菌文化节,叫响了“中国食用菌之乡”的名号。目前,平泉县年生产食用菌2.6亿余袋,远销美国、日本、法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3000多万美元,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农业融合发展,给农业赋予了文化、生态、休闲的含义,这样的做法,让农民对自己的劳动也有了重新认识。在毗邻北京的廊坊市,九天生态休闲谷、国华生态农业产业园、固安农博园等一大批农业休闲观光园吸引着都市的人们。令人叫绝的是九天生态休闲谷,它充分考虑北方气候特点,利用温室大棚,把南方植被移植到北方城市,打造出百花争艳、四季常绿的景观。   
      
  农民不再只是“辛苦劳作”的代名词   
  很多人到辛集市场买过箱包,早些年,那里周围都是杂乱的农村。而今,不远的白龙邱村,硬化过的街巷主干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国槐冬青郁郁葱葱,最惹人眼球的是村街文化墙。这些文化墙不仅色彩鲜艳,而且有很多主题,如倡导勤俭持家、崇德善行、实干兴家、孝老爱亲等。白龙邱村村委会主任李梦群告诉记者:“以前这墙上都是乱涂乱画的小广告,现在绘制成文化墙,不仅好看了,也能潜移默化提高乡亲们的思想觉悟。”   
  农村面貌改善,文化设施必不可少。昌黎县紧盯群众喜爱广场舞这一需求,在全县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建起了281个文化广场,其中农村文化广场272个,占总数的97%。“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不仅使农民休闲娱乐有了去处,还让一向寂静的农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昌黎县文体广新局局长白秀川说。同样,三河市投入了4000万元新建了40个集功能厅、图书室(村史展厅)和信息资源共享室等为一体的村民休闲娱乐广场,目前该市正计划投入5000万元新建一批村民文体活动广场,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更多场所。“一是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文化活动有场所、有器材、有经费、有专人组织。二是让农村有了地标性的建筑物,有了可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今,农民不再只是‘辛苦劳作’的代名词。”对于文化设施在农村中的定位与作用,正定县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科长祁彦利如是说。(齐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