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河北答卷】全面小康路上的燕赵壮歌
全面小康路上的燕赵壮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脱贫攻坚纪实
改造提升后的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远眺。(资料片) 敦伟涛摄中国摆脱贫困的历史进程中,注定会记下2012年岁末太行深山里这深情而浓重的一笔——
党的十八大后仅40多天,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外出视察,也是第一次赴农村地区视察,就来到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的我省阜平县,冒严寒、踏冰雪看望困难群众,共商脱贫之策。
在这里,总书记鼓励乡亲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在这里,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时,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8年时间。其时,河北尚有62个贫困县、9000多个贫困村、694万贫困人口。
古有愚公移太行,今有壮志拔穷根。以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为主战场,一场脱贫攻坚的大决战在燕赵大地打响。
攻坚路上,总书记始终和我们在一起。离开阜平后,总书记五次视察河北,多次就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关键环节、方法步骤。去年7月28日在唐山市考察,他指示“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今年春节前夕赴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他强调“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
脱贫攻坚要得胜,撸起袖子加油干!
不负总书记重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线,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重点,把脱贫质量作为关键,啃硬骨头,下绣花功,决战决胜,谱写了全面小康路上的燕赵壮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平均每年减贫100万人左右;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9.84%下降到2016年底的3.89%,下降5.95个百分点。其中,燕山—太行山的贫困人口由218.89万人,减少到76.85万人。与此同时,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念兹在兹 唯此为大
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总书记到俺家屋里,跟着俺脱了鞋上炕盘起腿,像家人一样跟我唠家常。”阜平县骆驼湾村村民唐荣斌回忆起总书记2012年12月30日来家时的情形,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他腿盘得好,像咱庄稼人一样。”
1月24日,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徐万(右二)与家人在院子里合影。 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总书记心可真细,走到俺家炕边,自然而然伸出手摸炕温。”张北县德胜村村民徐万不会忘记总书记2017年1月24日来他家时的一幕。“我们全家人心里都暖融融的。”
困难群众是总书记最牵挂的人。在阜平,他说:“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在张北,他说:“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
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真抓实干;困难群众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社会各界把扶危助困当成己任,伸出援手,倾情相助。
没有什么比追求幸福更能激发热情与激情;没有什么比上下同欲更能凝聚精神和力量。
仅去年一年,我省有10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超出年度计划4万人。2012年至2016年,全省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了3531元。与此同时,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民生福利,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情系民生显担当
翻看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近年来的调研记录,扶贫开发工作是重中之重。他先后两次到阜平县,就做好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调研;他还深入到涞源、涞水、易县调研京西百渡旅游扶贫项目,与干部群众共话脱贫攻坚……
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到任伊始,就赶赴扶贫联系点张北县蹲点调研,到深度贫困村公会镇东号村慰问困难群众,详细了解村民收入和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怀着对燕赵热土深深的爱,怀着对困难群众浓浓的情,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纳入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总体布局,超强部署,超强推进。
脱贫路径科学清晰。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八大专项行动。
资金投入力度空前。我省去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6.1亿元。其中,省本级专项扶贫资金21.6亿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市县两级安排扶贫资金11.5亿元,较上年增长95%。
在广宗县医院,农村贫困患者享受到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待遇。 祝雪威摄几个小药瓶,引出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大动作”。
当年,总书记在唐荣斌家时,发现桌子上摆着大大小小十几个药瓶,他拿起几个药瓶一一查看,由于屋里光线不太好,总书记仔细地看了又看,关切地问老唐:得了什么病?看病方便吗?药费负担得起吗?
将近五年过去了,唐荣斌这样的困难农民看病的事可以让总书记放心了。
今年四月,老唐心血管病复发,在县医院住院十多天,实际发生治疗费用6000多元。让老唐没想到的是,出院交费时,他自己只掏了10元钱!
随着阜平县推行大病患者及特殊慢性病患者的再补偿政策,像唐荣斌这样60岁以上的老人,在县域内住院治疗产生的合规费用可按100%予以补偿。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曾经是压在许多农村贫困群众身上的一块大石头。去年8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31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救助水平大大提高。自今年开始,我省又决定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0亿元,对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这意味着:在省市三级医院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可达90%以上;在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可达95%以上;贫困人员住院就医报销年度封顶线达到百万元以上。
像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这样走在全国前列的惠民扶贫举措,河北还有许多。“加强版”的脱贫攻坚政策不断推出,让许多“老大难”的民生难题有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仅教育扶贫一项,自2014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资金达数百亿元,其中薄弱学校改造2014年至2016年累计投入154.6亿元,共支持1.4万所学校改善了基本办学条件。
(二)万众齐心大合唱
2016年2月24日,1800余名河北省直机关精准脱贫驻村干部在石家庄誓师出征。 记者赵威摄2016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七,年味还没有完全褪去的燕赵大地春寒料峭。
1800余名省直机关精准脱贫驻村干部,带着行李在省会河北会堂誓师后,直接登车,分乘50多辆大巴车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与他们同时出发的,还有全省各地的2万多名驻村干部,进驻全省最贫困的7366个村。
一位年轻的“第一书记”在扶贫日记中写道:这是一场不能输的硬仗,没有击鼓,但有冲锋;没有硝烟,但有呐喊。攻城拔寨,不胜不还!
成百上千的科技工作者也汇入这支攻坚大军,“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成为一面夺目的旗帜。
2016年3月25日,李保国(中)带领专家小组到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村指导群众发展林果产业。 (资料片)
2016年3月25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来到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干沟村进行技术指导。这是村主任赵松云记忆中的李保国行程记录:早上从保定出发经过5小时舟车劳顿,13时赶到村里直接上山,再用4个小时走遍三条沟,连晚饭都没顾上吃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指导点……
这只是李保国35年科技扶贫生涯中一次再寻常不过的技术指导,但却随着他亲手制定的干沟村国光苹果种植核心示范区建设方案成为永恒——半个多月之后的4月10日,李保国教授突发心脏病逝世,干沟村成为他生前进行最后一次技术指导的贫困村。
更多的社会力量也汇入到这股洪流中。2016年中直单位定点扶贫引进资金6亿元,劳务输出1323人;京津18个区与我省21个县区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1000家民营企业与1020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带动1.5万个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去年全省7366个贫困村新增专业合作社4762个,协调引进帮扶资金38.2亿元。
“幸福不会从天降,双手干出小康村!”贫困村的干部群众不等不靠,齐心协力拔穷根。
完全靠后池老人们用双手垒起的险路。 记者梁韶辉摄太行山深处,崇山峻岭间,一条山路如玉带般蜿蜒向上,通向山坡上的块块梯田。涉县后牧牛池村的100多位留守老人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劈山开路、凿石垒堰,用3个多月时间钎凿锤击修出一条6100米的“愚公路”,唱响了荡气回肠的“脱贫志气歌”。如今,“后池百老”又为旅游兴村忙碌着,让这条路一路延伸,越走越宽,越走越美……
总书记在德胜村徐海成家给他算的那笔脱贫账,让人记忆犹新。说起那时和总书记说“没多少活钱”的事儿,徐海成有些不好意思:“当初想得窄了。总书记鼓励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我特别受启发。”今年徐海成家一口气承包了6个微型薯育种大棚,保守算下来,到年底能增收10万元。
靶向攻坚 下绣花功
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线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北县德胜村时,与干部群众围炉话脱贫时的叮嘱。
著名作家铁凝的作品《哦,香雪》的原创地涞水县苟各庄村,如今已变身为“百里峡艺术小镇”。 记者赵永辉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脱贫攻坚“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我省在脱贫攻坚战中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主线,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实行绣花式、滴灌式扶贫。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密集出台了42个扶贫专件,从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到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再到如何对42万农村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涵盖产业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扶贫等方方面面,撑起了精准脱贫政策框架的四梁八柱。
(一)精选产业 重在造血
阜平发展脱贫产业之路,也曾走得一波三折。
早些年,这里不少百姓在荒山上栽果树、开办养殖合作社,一心一意想致富。可由于海拔高,冬季严寒,再加上缺乏技术指导,慢慢地,牛棚空了、羊圈空了,山上的果树也死了。
近几年,县里请来国家相关部委和省里的技术专家实地调研,为阜平开出了新的致富“处方”——天蓝水清山绿,空气质量好,又没有工业污染;高山气候,加之东西部山区的海拔差,非常适宜全面生产食用菌。
6月21日,省农工办驻阜平县长角村扶贫工作组第一书记王越祥(左一)走进村里的香菇大棚,查看香菇生长情况。香菇产业是该村实施精准扶贫的特色项目。去年,47个香菇大棚收益200多万元,人均增收约2500元。 记者赵威摄
如今,在阜平县天生桥镇龙王庙村与南栗元铺村的山峪间,千亩荒滩变了模样。一个拥有217座大棚的现代食用菌产业核心区,带动了2810户贫困户致富,户均增收约2万元。预计到2018年,可带动10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在涞水、易县、涞源的太行山水间,总投资达300亿元、覆盖面积达6600平方公里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在2016年9月横空出世,200多公里的风景大道,串起野三坡、清西陵、白石山多处风景名胜,带动3260户、近7000人增收。
风车、梯田、沟壑、草原……“草原天路”沿线风景如画(摄于2016年夏)。 (资料片 张晓峰摄)
在坝上草原,一条全长132.7公里的双向两车道县级公路,把张北、崇礼、万全大大小小近20个景点连成了串儿,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扬名全国,成为带动坝上17个乡镇、80多个村、10多万农民致富的草原天路……
着眼于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去年以来,我省重点培育旅游、光伏、电商、特色农业、家庭手工业等多个扶贫新产业新业态,带动130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其中,重点发展的设施蔬菜、林果、食用菌、养殖、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去年带动50万人脱贫。去年4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列入光伏扶贫试点,已申报第一批245万千瓦光伏发电规模,预计带动近9万人脱贫。在58个县、26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预计综合带动8万人脱贫。
近日,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大棚里村民在管理无土栽培微型薯种。德胜村地处坝上,有马铃薯育种的传统。今年村里统一投资建设了高级的网棚,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培育的薯种品质更好了。 记者杜柏桦摄
最近,德胜村有两个好消息,一是第一笔光伏电站收入10万多元到账,新培植的“铁杆庄稼”有了收成;二是总书记关心的马铃薯原种育种产业已初具规模,还有不到3个月,“德胜”牌微型薯就要上市啦!
(二)突出“全过程精准”
在曲阳,光伏发电项目并不仅仅是阳光下的风景,它更是让数万贫困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金太阳”。通过出租荒山和荒地给大型电企,全县已有2.7万贫困群众获益。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曲阳县孝墓乡铺满光伏板的荒山。 郭英琨摄光伏电站在建设期用工量非常大,组件需要从山下运到山上安装,光伏板一年四季需要擦洗。县里和光伏发电企业签订统一协议,要求企业用工必须由所在村庄按程序从贫困人口中筛选产生,以增强光伏扶贫的精准性。
贫困群众也十分珍惜这份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推荐企业用工人选,我们的标准比评低保还严格。”曲阳县发改局局长王平告诉记者。
光伏发电租用荒山让曲阳县孝墓乡柳树沟村有了集体收入,改变了村容村貌。 记者林凤斌摄该县柳树沟村全村近九成人口是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800多元。2013年,国电投的光伏电站投入运营后,需在村里招用光伏板日常维护人员30多人,但村里有上百人报名。村里经“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全体村民大会层层讨论,才按家庭困难程度推出最终人选。大家说:“把机会给了最需要的乡亲,没啥可说的。”
比光伏上山还要精准的是光伏“入户”。曲阳县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发现,符合光伏扶贫条件的贫困户,不少都是农村五保户、低保户,房屋普遍老旧破损,无法在房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为了让阳光普照到最贫困的群众,从2015年开始,县里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光伏发电企业每年从项目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给予贫困群众每户每年3000元的帮扶款。全县目前已有2000户贫困群众受益。
产业选定,钱从哪里来?这是困扰许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2015年,在省金融办帮助下,阜平探索出一种“保险+贷款”的金融扶贫模式,每个食用菌棚可贷款5万到10万元,政府贴息。产品销售如果低于市场价格,由保险公司补齐差价。
承德市大力建设环京津绿色有机蔬菜基地,为京津供应新鲜优质的无公害蔬菜,带动贫困农民致富。 陈琦嘉摄
在承德,“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通过政府搭台、银行参与、保险兜底,破解抵押担保难题,让许多贫困户可以贷款建起设施蔬菜大棚。去年起,我省出台《河北省“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实施意见》,全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向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放贷296亿元。
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统筹推进生产扶贫、易地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社保兜底扶贫“五个一批”工程,脱贫攻坚战中总有着暖心的好消息。
去年,全省实现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动态管理,全省低保标准达到2900元/年以上,最低补差标准提高到150元/月。
集中力量 啃硬骨头
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重点
6月24日,山西太原。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作为河北10个深度贫困县的代表,康保县委书记杜平汇报了县里脱贫攻坚的工作,也现场聆听了总书记对脱贫攻坚打硬仗的部署。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总书记一席话掷地有声。
6月28日,省委书记赵克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研究我省贯彻意见,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聚焦10个深度贫困县和206个深度贫困村,实施集中攻坚,在攻坚中深化,在深化中攻坚。
(一)建档立卡 一户不落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作为国定贫困县的康保,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识别的主要依据,同时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0元作为参考。但在识别过程中,一些农民收入差距不大,日常消费又很难区分,调查统计若不细致就会影响公平。
为此,除了严格识别标准和程序外,康保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建彬和同事们还总结了不少好办法。“查电表水表,算水电费用;查通话清单,看手机电话费……如果这些费用明显高于当地普通农户,就得做更细致的调查。”
精准识别是基础,动态管理不能少。
6月11日,康保县哈必嘎乡后脑包村村民赵小飞一家的信息被录入了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子系统。之前,赵小飞在外打工,妻子在家务农,供俩孩子上学,收入并不低,不是贫困户。然而去年其妻王晓清突患重病,治疗费花去十几万元,使这个家庭一贫如洗。通过精准识别程序,全体村民一致同意他家成为新增贫困户。
“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是一个动态过程,脱贫的要及时退出;返贫的要及时录入,必须做到及时公正。”王建彬说,康保每个月都会开展“回头看”工作,扶贫干部调查频率越高、贫困户的识别就越准。
尚义县七甲乡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育苗工厂 。 李登峰摄今年3月,我省确定了张承坝上地区的康保、沽源、尚义、张北、丰宁、围场和深山区的阳原、阜平、涞源、隆化等10个深度贫困县,及其上述10个深度贫困县中206个深度贫困村。随着这些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对贫困对象的识别越来越精准,因户施策的方法也越来越对路。
我省制定了五看、五不录、六优先的贫困识别方法。即:看住房,看大件,看劳力,看产业,看负担;有机动车的不录,有新建住房的不录,有城镇商品房的不录,有公职人员的不录,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在校学生的优先,无壮劳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
心中有数、工作有底。到2015年底,全省共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0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能够通过产业就业扶持脱贫的199万人,占64.2%;没有劳动能力、需要政策兜底的111万人,占35.8%。
2016年3月至8月,我省还开展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集中核查,全面复核城乡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面推行按户施保政策和低保金据实发放。核查后,全省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3.4万人,清退农村低保对象24.7万人。
(二)建设新家心气高
2014年春天,在涞源县城附近,为易地搬迁的土安村村民建好的新民居要挂牌了,原定名是“土安新村”,可村民们不满意,一起商量了好几天给自己的新家起了个名:富安新村。
涞源县富安新村新民居。 记者李遥 贡宪云摄土安村原来深藏在涞源县烟煤洞乡东北部的深山里,自然条件恶劣,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县里决定启动土安村第一批村民搬迁时,许多人对自己下山后的日子心里没底。
王秋儿在老村住着土坯房,养着几只羊,年过半百也没成家。村里人警告大龄未婚男青年时常说:“赶紧想办法,不然就是下一个王秋儿。”搬到新村后,他有了新房,采光好、有暖气、又敞亮,乡里安排在县城打工收入也不低,很快就相亲成功。结婚时王秋儿高兴地挨家挨户送喜帖:“这老村和新村,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
搬迁三年,土安村搬家下山的乡亲们都有笔幸福账: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了6000多元。
截至今年5月,全省共启动31个县、15.2万人的搬迁工作,超出计划数2.6万人。计划建设集中安置项目228个,已全部开工。
不需要搬迁的也能建新家。我省实施了贫困村提升工程,加强贫困村特别是深度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改水、改厕、改气、改灶、改貌。今年将对5000个贫困村每村支持50万元,推动1000个贫困村建设美丽乡村。
曾经“环境最脏、条件最差、位置最偏”的围场哈里哈乡三义号村如今变身承德市美丽乡村建设观摩村。 围宣摄
哈里哈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一个人口只有1万多人的小乡。作为去塞罕坝的必经之路,头些年里,每年数十万过路游客并未给哈里哈带来实惠。
近两年,随着一张张美图刷爆“朋友圈”,哈里哈忽然间就火了起来,成了热门的乡村游目的地。这变化始自一个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现代农业发展于一体的项目——“皇家猎苑小镇”。
田园变风光、民居变民宿、农活变体验、农村变景区。不到3个月,哈里哈乡三义号村就从“环境最脏、条件最差、位置最偏”的贫困村成为承德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观摩村。去年一年,干得好的村民收入3万多元,全乡农家游增至82户。
“干得好,一年就能挣回来!”刚刚投资8万多元给自家农家院升级改造的陈淑芝大姐对家乡、对今后的日子很有信心:“到了哈里哈,保你笑哈哈!”
真抓实干 吹糠见米
把脱贫质量作为关键
村民有什么说什么,说不上来不要紧,但不能搞“培训”,更不能“导演”;
村民家里不许搞装饰,不要为考察活动添置哪怕一个新板凳……
这是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提出的明确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人,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不能搞虚假扶贫、数字脱贫。”
这是今年春节前总书记在张北视察时着重强调的。
从阜平的看真穷、听实情,到张北的话精准、盯落实,总书记的脱贫攻坚思想一以贯之。求真务实,一直贯穿始终。
脱贫攻坚,越到后期难度越大,越需要真抓实干,吹糠见米。
我省明确提出,不搞层层加码,防止数字脱贫。到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既不提前,也不延后。
在贫困县退出上,把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低保五保人口占比大的贫困县退出时间节点向后推迟;在贫困人口退出上,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低保五保人口2020年退出,由社会保障兜底解决。
易县安格庄村党支部书记赵银启近来客气地拒绝了许多短、平、快的合作。
易县太行水镇风光。 刘振武摄自打“恋乡·太行水镇”成了“网红”旅游目的地,谈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商量着投资办工厂的,纷纷找上门来,有的开出了优厚的价码,有的以见效快且利润丰厚为诱惑。“除了我们认定的与‘太行水镇’相关的项目,村里不再合作开发别的项目!”
“恋乡·太行水镇”是个生态旅游脱贫项目。可以说,先有了易水湖也就是原来的安格庄水库的生态环境整治,才有了“太行水镇”的生机盎然。易水湖整治完成后,不到两年时间里,安格庄村开了35家农家乐、50多家民宿客栈,90%的劳动力从事旅游等相关产业。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一下增长到4200元,甩掉了“穷帽子”,今年人均纯收入更是有望过万元。
易县太行水镇内的小吃街。 记者林凤斌摄正是因为尝到了保护环境、旅游扶贫的甜头,当“太行水镇”项目要落户村里时,大家伙儿举双手赞成:“保护好环境,发展生态旅游,这事办得好!”
不要中看不中用的“盆景”,不去一窝蜂地“扎堆”凑热闹,我省围绕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提出,以领导工作实、任务责任实、资金保障实、督查验收实,保证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
做好顶层设计、搞好科学规划,让扶贫工作更务实。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研究脱贫攻坚举措,制定考核办法、搬迁规划、退出机制。对全省31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分别作出具体安排,并落实到各县各乡各村各户。
增加对扶贫工作的权重,严格跟踪考核,让脱贫过程更扎实。我省制定出台了贫困县、设区市、省直单位、驻村工作队四个层面的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提高了精准扶贫的考核权重。出台《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填补了全省农村扶贫开发立法的空白。条例明确规定,降低贫困退出标准或者弄虚作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眼下,对9个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设区市、62个贫困县党委和政府的2016年度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已经完成,对省直单位、驻村工作队的考核工作也将全面启动。
6月20日,游客在馆陶县粮画小镇寿东村参观。寿东村植入粮画这个特色产业,产业、文化、旅游同步推进,入选2015年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记者赵永辉摄
推动第三方评估常态化开展,让脱贫结果更真实。去年年底,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派出10个督导小组分赴涿鹿、枣强、馆陶等30个贫困县,针对贫困退出工作进行集中督导。省扶贫办还确定了河北大学、河北师大、河北农大等5家评估机构,建立了评估机构库。对2016年拟退出的19个县组织开展了第三方评估,客观评价贫困退出工作,确保高质量退出。
在衡量贫困户是不是脱贫时,我省规定,在看“两不愁、三保障”是否解决的基础上,还要看贫困群众观念是不是得到了转变,自我发展能力是不是得到了提高,是不是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增收渠道等。
(二)层层压实责任 级级传导压力
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十多年来坚持在田间地头工作和接待贫困群众,帮助150多个贫困村发展设施瓜菜产业,使6.7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李扶贫”。
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右)为棚菜种植户讲解瓜菜技术。 郝红军摄2016年2月,因工作业绩突出,李双星受到重用,兼任衡水市农业开发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享受副县(副处)级待遇。
这件事在阜城县甚至全省扶贫干部中引发了良好的正面效应:“有为有位,干实事组织上会看得见。”
2015年12月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突出扶贫实绩导向,提高扶贫开发权重,真正把扶贫工作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及奖惩精准挂钩。”一大批像李双星这样的优秀扶贫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建立功勋。
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
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党政主要领导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强化第一责任人责任,贫困县主官不脱贫不能调离。
2016年,我省制定《河北省精准脱贫驻村干部选派管理办法》《关于突出县乡党委主体责任加强精准脱贫驻村干部管理服务的意见》,压实县乡党委主体责任和派出单位捆绑责任。
“老百姓一家一户干不起来,党支部必须带领他们,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当好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德胜村视察时曾对村干部们说。
脱贫攻坚党旗红,一个党员一面旗。
承德市以强党建促脱贫攻坚,深入实施堡垒示范、致富先锋、能力提升、能人返乡、结对帮扶“五大工程”,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肖志盛,阜平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阜平县顾家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以食用菌大棚为家,推动贫困群众流转50亩土地发展香菇产业,流转250亩土地发展苹果和中药材种植。
刘文清,涞水县白涧村党支部书记。他抵押了自己在县城的住宅和厂房,从银行贷款500万元,建设鑫汇长毛兔养殖基地,免费为乡亲们提供养殖场所、传授养殖技术。到去年年底,全村174个贫困户靠养兔、搞旅游户均增收1.5万元……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使命。
当年,聂荣臻元帅曾在阜平战斗生活,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感慨,40多年来,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历史的重任光荣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的价值和使命,就是要体现在圆满完成让河北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这一时代任务中。
牢记嘱托,信心满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燕赵儿女众志成城、志在全胜——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记者庞超 邢杰冉)
责任编辑:田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