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身边的“委员之家”

17.09.2014  11:00

 ——市政协履职工作扎根一线服务群众纪实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本报记者 戴丽丽

近期,家住长安区谈中园小区70岁的苗大妈来到建在社区的“青园街道政协委员之家”,“听说政协委员专家多,能不能请他们来给社区居民讲讲健康知识。”没过几天,“委员之家”就邀请来肿瘤、心脑血管、妇科等方面的政协委员医疗专家,在社区连续举办了三场讲座。“过去,我们不了解政协是干什么的,现在政协委员来到社区,我们有什么要求,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可以替我们反映、呼吁,给我们办实事,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苗大妈由衷地说。

目前,在我市,建在百姓身边的“委员之家”已经达到102家。在街道、在社区、在企业、在农村,这些扎根在最基层的“委员之家”,把全市4900多名各级政协委员凝聚起来,组织到群众中间去,成为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把根扎下去

人民政协根植于群众,政协委员来源于群众。”这句话,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耳熟能详。但因为在基层缺少履职平台,委员们日常调研、了解情况,时常会遇到“找不到社区联系人,连门都进不去的”尴尬,老百姓也会遇到想反映问题却找不到便利渠道的无奈。

根深才能树茂。政协委员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界别,既具有专业上的特长,又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服务社会和群众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为各级政协委员发挥作用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场所, 切实解决闭会期间委员参与政协活动少的问题,使政协委员真正走近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大局?这是本届市政协开局之初就在思考的问题。“一直以来,政协组织只建立到县一级,乡镇、街道和社区没有政协工作机构, 但是乡镇、街道和社区恰恰又是社会问题最集中、最接地气的地方,是最能直接听到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反对什么、拥护什么的地方,在乡镇、街道、社区和农村建立‘委员之家’,既可以使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扩大政协组织在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又可以使政协工作更加贴近基层、更加接地气。”市政协主席王华清道出了建“”的初衷。

把根扎下去!为此,市政协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对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于去年5月份,以“创建委员之家、提升委员素质、服务发展大局”为主题,在全市政协系统正式启动“委员之家”创建活动。

建家,建家!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全市各县(市、区),一场联系委员、服务群众的建“”行动陆续铺开。在街道、在社区、在企业、在农村,一个个政协“委员之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基层的沃土里吸收养分、茁壮成长。截至目前,已经达到102个,覆盖全市14个县(市、区),其余8个县(市)的“委员之家”也正在建设之中。

家不在大,有规矩才能成方圆。长安区“青园街道政协委员之家”是全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最早建立的“委员之家”之一。在“委员之家”所在地东安社区居委会二楼,记者看到,这个“”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设有委员活动室、委员联络室、委员工作室、委员阅览室和委员讲堂。在委员工作室,为驻区的373名各级政协委员建立了活动档案,委员参加活动情况都将记录在案;在委员联络室,委员们可以通过恳谈、联谊等方式,倾听民意、关注民生。在市政协的具体指导下,102个基层政协“委员之家”都做到了有组织、有场地、有设施、有制度、有活动。

把百姓请进来

一直以来,委员就在百姓身边,但也“”在百姓身边。我市市县两级政协通过“委员之家”这一履职平台,让政协委员走进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实实在在地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愿望, 关心群众的疾苦,进一步畅通了群众的诉求渠道,推动了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

咱们长安区保障房多,但保障房小区的学校、养老等配套设施不足,给困难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有些小区物业管理混乱,只收费不服务,造成很多不安定隐患”,“希望市政府加快推行供暖分户计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今年3月份,长安区青园街道的群众代表被邀请到“委员之家”,与政协委员面对面进行民主恳谈,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意见建议被委员们记在心里,落在纸面上。随后,长安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被请进“”来,委员们将收集整理的18条群众意见建议和盘托出,与政府部门负责人坦诚交换意见,18条意见建议或现场解决,或明确解决时限。“双向座谈”征求意见,是长安区“青园街道政协委员之家”的特色活动。“每次举行这样的活动,气氛都特别热烈,经常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一两点钟。”长安区政协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蔡茜作为连续三届的市政协委员,以往没少参加与政府部门面对面的议政建言活动,“‘双向座谈’敞开了言路,提高了效率,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更贴近百姓,更接地气。”蔡茜说。

此外,藁城市政协在20个“委员之家”开展“委员走进群众、群众走近政协”活动,听取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元氏县政协为“委员之家”印制了委员联系居民卡,向社会发放,扩大“委员之家”的知名度,让群众充分了解“委员之家”的作用。

委员之家”在百姓和委员之间搭起了连心桥,让委员走下厅堂、走出会堂,真正来到群众中间。藁城市政协委员郭永清在走访群众中了解到岗上镇部分村小学生因路途远而上学不便的问题后,捐资44万元帮助购置了校车;长安区政协委员杨千惠得知残疾人有掌握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的愿望,便在社区“委员之家”长期开办残疾人手工编织培训班,并提供就业机会;市政协常委解亚静专心致力于群众文化普及,深入基层搞培训、做辅导,培养了1000多名文艺骨干……

让委员履职“”起来

委员之家”的创建,有效解决了过去政协委员无固定履职场所的问题,打破了组别和界别限制,按照地域、兴趣、功能等把委员们聚起来,是对委员资源的一次再分配和再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履职方式。平山县200多名政协委员分布在23个乡镇,居住在深山区的委员离县政协100多公里。每年“两会”期间,200多名委员聚在一起显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但是闭会后,立刻就变得平平淡淡、冷冷清清。“年委员、季常委”现象以往在市县两级政协组织普遍存在。“‘委员之家’的成立,可以说是一把助燃剂,点燃了委员们履职尽责的激情。”平山县政协负责人说。

自从有了“委员之家”,委员们明显感到,基层政协工作有了新平台,拓展了履职新空间,畅通了建言献策新渠道,一系列深入基层的活动激发了委员们履职尽责的新活力。如今,委员们早已将“委员之家”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将满腔热情化作一个个履职行动,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您好,我是市政协委员路伟照,群众反映近期小区频频停水,我有责任帮群众反映并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夏季,路伟照到相关部门反映居民区停水问题,并就此事进行调研,形成提案,日前,路伟照接到承办部门的反馈,向她解释停水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路伟照是一名新政协委员,今年以来已经提交了17份提案,“在‘委员之家’,经常与老政协委员学习交流经验,总能被他们的履职热情所感染。”路伟照说。就在前些天的一次活动中,她与蔡茜、王丽娟两位委员沟通,计划共同就养老、停车难等问题进行调研,提交提案。

主动联系、主动了解、主动沟通、主动解决,这已经成为全市各级政协委员的共识。他们中,有的多次为提案办理落实奔走呼吁,有的经常到社区举行文化讲座、健康讲座,有的热心公益事业、开展爱心助困活动,还有的积极牵线搭桥、谋划引进项目……截至今年七月,遍布全市的“委员之家”共开展学习交流、座谈研讨、视察调研、联组议政、文体联谊、扶贫济困等活动500多次,接待群众6000多人次,反映社情民意1000多件,帮助解决200多个实际问题。“通过‘委员之家’这个平台,委员们学习在‘家’中、知情在‘家’中、议政在‘家’中、联谊在‘家’中、服务在‘家’中,调动了委员们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委员的主体作用在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市政协主席王华清道出了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共同心声。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