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百名大学生寻访百名抗战老兵
近日,“百名大学生寻访百名抗战老兵”出征仪式在河北大学举行。
阅读提示
一个暴雨初歇的夏日,三名身着“寻访老兵”文化衫的大学生,沿着一条泥泞的小路走进了定兴县的一个村庄。想想马上就要见到曾上阵杀敌的抗战老兵,满身疲惫的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河北大学联合保定市团市委、保定市民政局举办了“百名大学生寻访百名抗战老兵”活动。300名河大学生被分为100个小组奔赴保定市22个县(市、区),对百名抗战老兵进行了寻访。
这些平均年龄21岁的年轻学子对平均年龄91岁的百名抗战老兵的基本情况、抗战经历、退伍后生活等进行的面对面采访,让他们与70多年前那场抗战,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真实碰撞。
在安国,老兵刘振清与寻访队员合影。
发现老兵的伟大力量
直到见到老兵赵老丙的手臂,18岁的女大学生李一林对抗战的理解才真实与具体起来。对面的老兵,右臂扭曲,子弹穿过的痕迹依旧触目惊心,左臂瘦小纤弱,细长的手指无法伸直,像树枝,粗糙且盘曲着。
从老兵的描述中,李一林知道了那段时间,敌人的飞机一遍遍地在易县各村子上方盘旋扫射。赵老丙的右臂先被子弹射穿,而后弹片又伤了他的左臂和左手。那时,他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切掉左手,伤口快速愈合;要么上药慢慢愈合,但要忍受半年以上化脓发炎的痛苦。赵老丙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想留在战场。
“爷爷,我能握下您的手吗?”李一林在寻访手记中描述道,“那只拿过枪,抬过担架,挖过地道,打过鬼子,受过伤,中过弹,已经伸不直,没了知觉的手,现在却用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紧紧地攥着我,揪着我的心。”
当这位90后女生与那位99岁老兵的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其他来自河北大学的299名90后大学生寻访队员,也同期出现在保定市22个县(市、区)的百名抗战老兵面前。这些老兵大多出生在20世纪的前二三十年,寻访队员则出生于20世纪后十年,当大学生们走近老兵,跨越六七十年的握手间,当年的烽火硝烟,也穿越时空而来。
“老兵的故事太精彩了,我们都还没采访过瘾。”这是寻访队员张帅涛寻访归来后的第一句话。三天的寻访时间似乎太短,队员们对那些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生离死别的经历意犹未尽。他们的QQ群里一度掀起了讲述老兵传奇的热潮。
在唐县,寻访队员与老兵贾老根边走边交流。(本版照片均由河北大学校团委提供)
“我们采访的老兵才叫厉害呢,活捉过翻译官啊!”寻访队员李俊在群里第一时间传递着自己的兴奋。他寻访的老兵崔义当年曾假扮成店小二,把日军翻译给哄了:“您一人就这么出来吃酒,不害怕吗?”“我有枪啊!你没见过这玩意儿吧,来,给你摸摸。”枪到手了,翻译官被顺势活捉……李俊说:“我们都惊呆了,这比想象中神多了!”
寻访老兵,不缺传奇:有位老兵手指被炸掉一个,当时光顾着打鬼子,就像捡子弹壳儿一样捡起来,揣进口袋,继续战斗;有位老兵在打游击时为了不暴露,不敢开枪,和3只狼周旋了整整两天;有位老兵在炸碉堡时,棉衣被机枪扫射出一排窟窿眼儿,居然死里逃生;有位只身潜入日本学校搜集情报……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视死如归,队员们对抗战精神有了生动的理解。
但并不是每一位受访老兵都有传奇般的故事,更多的老兵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斗,甚至很多人没有上过前线,他们的岗位是卫生员、炊事员。但即便经历很平淡,在寻访队员眼中,他们也像是一部部尘封的史书,只要用心仔细翻阅,总能有着新的收获。
“我们寻访的百名老兵,基本都是‘草根’阶层,都是平凡的士兵,我们希望让学生们用平视的视角去感触历史,去记录真实。”河北大学校团委是“百名大学生寻访百名抗战老兵”的主要策划者,该校团委书记单耀军说,“对于成长中的90后大学生来说,认识到这些平凡老兵身上蕴含的伟大力量,才能使他们的寻访有着更深刻的收获。”
在唐县某村庄,寻访队员在听老兵李时法讲述抗日经历。
感知老兵的人生态度
“我当了20年的兵,就没见过这个,战场上只有你死我活,哪有什么比武!”访问老兵梁玉华家时,电视里正在播放抗战剧,这是老人的最爱。但屏幕中出现的中日双方军队比武的镜头,却让老人突然气得站了起来,大声说着:“看见鬼子汉奸,你不先下手,命就没了,还比武!”
寻访队员任继猛在那一刻忽然意识到了许多影视作品对于抗战的神化乃至扭曲。和任继猛一样,及至这一次走近之前,大多数寻访队员对于抗战的认识都来自于影视剧,对于老兵的形象也是模糊的。
“爷爷,上战场,怕不怕?”听完老兵的抗战经历后,几乎每一组寻访队员都会问起同样的问题。
“打仗前,心里想想都害怕,可是鬼子迎面来了,枪炮一响,什么担心害怕的,都一下子忘记了。”“不是他死,就是我亡,就往前冲呗,打死一个是一个,打死两个赚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们,还没有办法在更深层面上理解死亡面前的恐惧与无畏,但老兵们的每一句话,都刷新着他们对于战争的认知。
很多老兵的生活并不富裕,有些老兵在战后还曾遭受过错误的政治运动的冲击。但当队员们让老兵讲讲自己的心愿时,却少有人抱怨或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