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饱饮远来水 南水变北河千里清渠改善河北生态

19.12.2014  00:12

南水变北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不仅缓解受水地的用水问题,还将对我省生态环境的美化和恢复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华北之肾”将得到补充和滋润、一条新的“清水长廊”将怀抱省会、6座“彩虹桥”让卧牛城更加靓丽。

泛舟在白洋淀上,水域清澈,烟波浩淼,微风吹拂,碧波荡漾。三两只水鸟不时从水面掠过,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令人心旷神怡。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素有“华北之肾”的美称。历史上记载,白洋淀由大大小小的143个淀泊组成,但长期的资源性缺水使得白洋淀干淀现象多次发生,一直靠“引黄补水”来维持水位,这让中国环境科学院湖泊研究办公室主任王圣瑞很担心。

王圣瑞:据统计现在可能还剩40多个淀,大致有40%—50%的湿地消失了、变小了,就变成一盆水了。

不过,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保定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凌国增表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白洋淀也能“”上长江水。

凌国增:根据目前的设计,将来如果白洋淀干枯或者需要补充水源,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通过保定市的漕河退水闸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同时还可以利用蒲阳河的退水闸到清水河给白洋淀输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每年将向保定市输送长江水5.5亿立方米,相当于1.5个白洋淀的水量,一个水域更辽阔、水质更纯净、淀区生态环境更美的白洋淀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省会市民刘女士总想带着家人孩子去有水有树有绿地的地方,可是在省会周边这样的地方很难找。

刘女士:咱们石家庄本来就是缺水的城市,这几年搞了太平河、环城水系,虽然有点水,但是河面还是比较少。

在石家庄正定县西柏棠乡辛村村北,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这里穿过滹沱河一路向北。渠中一池清水晶莹碧透,渠边青草绿树、错落有致,俨然一座城市公园。石家庄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李梅介绍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将大大增加省会的水面和绿地面积,相当于给省会安装了一台“生态空调”。

李梅:在咱们石家庄的西部形成百里的清水河面,和绿色的长廊,省会西部绿色屏障的作用更加突出。对植被和水源的涵养都有积极作用,省会生态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水多了,植被好了,石家庄西北山区的水源涵养能力也将增强。到时,以嶂石岩、天桂山、驼梁、五岳寨等旅游风景区为代表的石家庄西部山区生态环境将更加优美。

在邢台市滨江路与泉北大街交叉口,一座40多米高的景观桥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雁,架在了南水北调总干渠上。凭栏远眺,总干渠里的水泛着粼粼波光,缓缓流淌。

市民:因为北方干净的河特别少,看到这个水很清澈,心里边非常喜悦,又能看水,又能看景,心情非常好。

为借渠造景,邢台市巧妙构思,从南向北依次建起了6座造型各异、独具特色的输水大桥,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6桥连跨的壮观景象成为卧牛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来的观光客。

游客:这几个桥都挺漂亮,我特地赶过来把它拍下来。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不仅给邢台带来生态景观效益,而且还会推动当地的生态恢复。邢台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靳环英说,邢台自古被誉为“百泉之城”,但由于每年超采地下水4—5亿立方米,泉水早已断流多年。这次南水北调分配给邢台3.3亿立方米的水,将大大缓解邢台的用水压力,“百泉复涌”的壮观景象有望重现。

靳环英:现在邢台市工农业生活和其它用水大概将近不到1个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来了以后,完全可以关闭自备井,水位很快能回升,所以说百泉复涌指日可待。(河北电台记者刘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