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业潜规则:方便检测不拧螺丝 维保公司低价竞争
行业潜规则不止,电梯伤人事件可能还会持续。本报昨日对北京五大商圈商场的电梯使用情况调查持续发酵,不少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报料,电梯超期服役、《电梯使用标志》违规粘贴等问题仅是电梯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行业乱象难止
湖北电梯吞人事故引发公众关注。北京商报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关村、王府井、西单、崇文门、国贸五大商圈,对上述商圈的30余家大型商场的百余台电梯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国贸商城多部电梯《电梯使用标志》标注的下次检验日期为2015年6月,已超期服役近两个月;中关村的鼎好大厦、科贸大厦、海龙大厦内电梯张贴的《电梯使用标志》均为复印件。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商场正在运营的电梯须每15日进行一次维保,并且每年向主管特种设备检验中心申报年检,年检通过后,相关主管单位将发放《电梯使用标志》,电梯使用方应将该标志原件粘贴于电梯之上,以备乘客使用和公众监督。
祸起潜规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大型商场负责人表示,电梯行业的潜规则已涉及维保最前端的维修人员。“在例行商场巡查中发现,维修工检查完电梯上的踏板后不拧螺丝。该维修工称是为了方便下次检查,不拧螺丝的电梯也能确保安全,这是行业内正常且方便的操作方式。”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湖北电梯吞人事件正是因此种潜规则才酿成惨剧。
北京日立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的一位维修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电梯维保虽是特殊种类工作,但员工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积极性不高,维保过程中也经常做一些“随意性的保养”,按照“老规矩”进行电梯检修保养。
行业潜规则不仅如此。物业方为压低维保成本,经常选择价格更低的私人维保单位。据西子奥的斯相关人员表示,对普通电梯进行维保,制造商的价格在1000-1500元/月;第三方维保单位价格不超过1200元/月;私人维修价格仅需200元/月。部分企业为了省钱选择价格较低但不规范的维保单位。
北京市工商联电梯商会秘书长徐荣根透露,电梯制造商维保不一定比第三方维保公司靠谱,维保单位的选择关键在于维保方的技术和职业道德。“大部分维保公司是民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低价策略开展恶性竞争,维保过程偷工减料在所难免。”
标准落后需改进
在电梯行业资深专家张桂竹看来,潜规则折射出行业的畸形发展。遏制电梯乱象需更加细化的法规出台。据张桂竹介绍,目前,我国电梯的制造标准严重滞后,仍然沿用国外几年前的标准,致使电梯从生产环节就埋下了隐患。徐荣根则表示,目前电梯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规定的合理性也有待商榷,电梯检查流程的制定也不够科学。
徐荣根认为,破除电梯行业的乱象,必须加强处罚力度。无论是制造商、第三方维保公司,一旦违规操作,都应严惩不贷。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孙麒翔 实习记者 王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