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一老太遇电信诈骗 向陌生人汇款110多万
电信诈骗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侵财犯罪,犯罪分子利用日益先进的通讯手段、银行支付渠道以及互联网技术,向不特定人群实施诈骗。此类案例中,有的老年人甚至被骗光了一辈子的积蓄,精神上深受打击。今日,本报刊发部分骗术及案例,请市民加强防范。
1、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任意显号网络电话,冒充邮政、工商、电信、银行以及公检法等单位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邮寄包裹涉毒、有线电视或电话欠费、信用卡恶意透支、被他人盗用身份注册公司涉嫌犯罪等借口,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账户。
案例:今年1月8日,家住桥西区的七十多岁的马老太太接到电话,一个自称是邮局的人问马老太太是不是收到了一封关于北京市工商银行某支行贷款30000元的信件。马老太太说自己没有收到,对方立即说这里面可能有问题,并表示可以帮老太太转到公安机关的电话报警。
随后,一名男子说自己是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的民警,并报出了自己的姓、警号和工作电话号码,说可以通过工作电话和010114查询,马老太太赶紧用自己的手机查询,发现这名男子所说的号码正是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工作电话,马老太太信以为真。
这名男子说马老太太涉嫌洗黑钱案,犯罪嫌疑人可能盗用了她的身份信息,并说可帮她备案。随后,对方就问老太太家的有关信息及家里各个银行的存款情况,老太太将这些信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对方说要将马老太太银行的存款冻结进行调查,随后又一再告诫老太太不要将这件事告诉家里人,同时还将对老太太的电话进行监听,如果泄密将对老太太进行逮捕。
1月9日9点左右,一名自称“李警官”的女子又给马老太太打来电话,说这个事情很严重,要老太太积极配合工作,将银行的存款全部转成活期,存入她提供的银行账号,先予以冻结,在案件查清后解冻。“李警官”还要求马老太太在汇款过程中不能挂断电话。随后,马老太太赶到自己存款的三家银行,将自己的存款全部转为活期,转到“李警官”指定的账号。在转款过程中,“李警官”一直在跟马老太太通话。期间银行工作人员见老人汇款数额巨大曾提醒她注意被骗,但马老太太均在“李警官”的授意下,告诉银行工作人员家人要在北京买房急需用钱,将巨款转了过去,共110多万元。后李老太太回家后,家人发现她情绪不正常,追问之下才发觉被骗。
2、提供低息贷款诈骗。
“可提供无抵押贷款”的垃圾短信许多人都收到过。这其实是犯罪分子以贷款公司名义群发的信息,利用部分人员急需周转资金的心理,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支付手续费、预付利息等名义骗钱。
案例:市民刘某通过手机上网寻找小额贷款,对方先是要求他交一部分担保费,后又要求其先付利息,再后来又称账户被锁定,解除锁定须缴纳费用激活,一步步将刘某骗入圈套中,等刘某醒悟过来时,他已陆续向骗子账户中汇了4356元。
3、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熟人,之后再以出车祸、嫖娼被抓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目前,也出现了犯罪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之后有针对性地冒充熟人诈骗。
案例:2013年某日,有人冒充石家庄市民张某的同学,称自己在秦皇岛旅游,第二天要来石家庄,次日上午,该男子以出车祸需要住院押金为由,让张某给其汇款两万元,张某汇款后,却联系不上该男子,发现被骗。
4、换账号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我原来的账号不用了,请把款打入此账户,××行,×××,户名×××”短信的方式,或者冒充房东诈骗房客租金的诈骗方式,骗取即将汇款人员不加识别地把钱款打入涉案账号。
警方提醒市民:一定要牢记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这一原则。发现可疑情况,一是要及时与家人、朋友联络。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时往往会以案件涉密、案情重大等理由,要求受害人“保密”,禁止向其他人透漏消息,此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第一时间与家人、朋友联系,说明情况,征求意见。
二是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相关部门求证。遇到犯罪嫌疑人以贩毒、走私、洗黑钱为借口进行诈骗,或退税、中奖为诱饵进行诈骗的情形时,要及时和公安机关或相关部门联系,辨别事情真伪。
三是在银行或柜员机办理转账手续时,一定要听从银行人员的提示、认真阅读警示告示或直接向其询问。在柜员机上操作,如果进入英文界面,不了解操作内容时,一定要向银行人员寻求帮助。 (记者胡雁冰)
【责任编辑:王春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