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丁汝昌下令炸沉残存军舰 服毒自尽不降敌

10.08.2014  22:02

    日岛炮台在刘公岛和威海港湾中间,因火力强大而成为日军炮击的主要目标

    1894年10月30日花园口,依靠小舢板登陆的日军

    甲午120年祭·实地篇

    令几代国人难以忘怀的甲午悲剧历史,如今已经过去整整120个年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彻底击碎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强军强国的梦想,实为近代中国的一场重大历史劫难,同时也促成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作为中国军事博物馆研究人员,出于工作职责,几十年来我多次出入各处甲午战争遗迹地,考察和了解实地情况,与甲午中外史料相印证相辨别。一些读者看了我的新著《再见甲午——蓝色视角下的中日战争》(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版),询问如何进行精细的专业解剖,我心里明白,其实成书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有了第一手的战场观察笔记。

    3.5平方公里 “甲午之魂

    站在海岸边,你能否听见7500吨的巨舰定远被自己人炸沉时发出的轰鸣?在那间东厢房里,你可曾想象过丁汝昌自杀之前绝望的叹息?

    “海军公所”,见证了浩大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全过程。

    威海刘公岛,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但甲午之战北洋水师的“总指挥部”便设在这里。如今,背山面海的“北洋水师提督署”,已经成为博物馆,门楣上仍悬挂着李鸿章亲笔所书“海军公所”额题。

    近三十年来,我先后十几次造访威海。最早的一次,是在1985年10月。当时的威海,还是隶属于山东烟台的一个县级市,全城只有很少的一些三四层楼房,海边一条稍有模样的大街上,不时有冒着黑烟的拖拉机轰鸣着碾过,看不到外地游客,就连本地行人也非常少。

    而当时的刘公岛,原本是一个闲人不得入内的军事管制区,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对公众开放。第一次上刘公岛,是海军威海水警区派交通艇把我送上去的。当时,我完全是以一种“朝圣”的心情,但是跨入岛上“海军公所”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却是年久失修的房屋和荒草丛杂的院落,一切都显得陈旧荒芜,早已没有当年的威武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