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沃土上耕耘新梦想
回乡承包土地200多亩 成立专业合作社 开始种植模式新探索
粮二代① 李宏杰 栾城青年农民——
编者按
有一批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农村,追随父辈脚步,在农田里耕耘梦想。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粮二代”。近两年,我市大力扶持新一代粮食生产生力军,目前全市已有许多人“子承父业”,从父辈的手中接过了接力棒,种粮大户的队伍因此又注入了新鲜血液。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前,本报记者特走访了这些“粮二代”中的几位代表,听他们讲述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自己的耕耘和梦想。
□本报记者 岳金宏
种粮,是一份比较苦累的差事,即便是农业科技发达、一些环节由农机代替的今天,依然无法摆脱风吹霜打、日晒雨淋的野外劳作。虽说近几年的种粮效益相比前些年有所提高,但对年轻人返乡种粮,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刚见到“粮二代”李宏杰时,他正在栾城区农业局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李宏杰告诉记者:“这在以前,父亲是肯定不会来参加这种培训活动的,一则听不懂,二则觉得不管用。自从去年我开始承包土地后,父亲的想法开始慢慢转变。”
“别看我现在承包着200多亩地,但是俺家自己的5亩地却被别人承包走了。”李宏杰憨憨地笑着说。职专毕业后,李宏杰并非“立即从农”,而是先在市里的一家农机厂工作,随着时间推移,父亲也总是念叨岁数大了种地力不从心,可是李宏杰还是选择在城市打拼,没有回乡种田,这也成了老父亲心里的一块病。
转折发生在前年。李宏杰说:“父亲总是念叨我,说农民不种地还叫啥农民。那时候他身边的很多朋友也都在从事和农业有关的行当,大家都说现在种粮和以前不一样了,职业农民也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在父亲朋友们的劝说下,李宏杰回到村里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并成立了宏杰种植专业合作社,子承父业当起了实实在在的农民。
下定决心回到农村种粮之后,李宏杰在城里闯荡的经历变成了市场启发。他告诉父亲,种粮除了要关注“怎么种”,更要关注“怎么卖”。其实,这个道理老李也懂,但是没有市场经验,他原来种的粮食只能卖给粮站,没有开发其他的市场。
“刚开始种地时,父亲是天天盯着,这需要施肥,那需要打药。我和他说现在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他还不高兴。说‘俺种了一辈子地,还不比你没种过地的强’。”李宏杰回忆起当初和父亲的“摩擦”摇着头笑了。
现在的土地经过多年的耕种,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我爹他们种地的时候,就知道打农药、施尿素,不管土地和粮食需要不需要,时间长了,土地会出现板结,而且有的肥料土地也不缺。”李宏杰告诉记者,他通过参加农业局的培训,知道了测土配方,不但节省了开支,还有助于粮食丰产。
2014年,李宏杰在种植模式上也进行了探索,没有一味种老品种,而是和种子企业联系,种植一些新品种。“我这地里有好几个品种。一是这样和种子企业联系,投入的成本会降低。二是老百姓来年可以到我这里来看,哪个品种好,我不但可以做代理,还可以卖种子,收入自然比单纯种地要好的多。”李宏杰说。
年轻人就是点子多。老李看到这半路出家的儿子,现在一门心思钻到地里,而且事事都说得头头是道,也放下了心,交了“权”,放手让儿子去干。
“现在很多人都叫我‘粮二代’,我也觉得自己要对得起这个名字。既然是二代就要有比一代强的地方,老一代人种地,多是为了吃饱,但我们新一代种地,主要是讲究吃健康”。李宏杰说,下一步他要继续往地里“钻”下去,争取种出让人们放心的健康粮食。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