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澎湃在希望的田野 ——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亮点纷呈
三月的燕赵大地到处生机盎然——
今年河北省小麦一、二类苗面积占到92%以上,其中优质麦占到2000万亩以上。
红色的草莓、黄色的油菜花、绿色的黄瓜……五彩缤纷的燕赵田园,休闲农业引来游人如织。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全省各地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三农”工作主线,调结构、增活力、促融合,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生产亮点频现。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农产品由追求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
春耕备播时节,武安市白府村党支部书记朱海军电话不断,周围村庄的许多农民打电话找他预订新品谷种。
“这几年玉米供大于求,我们从种玉米改为种谷子。去年我们村种了冀谷系列品种3000亩,亩收入2000多元,带动周围村庄形成了万亩优质谷子种植基地。农民增收不少,今年都还要接着种。”朱海军介绍。
白府村改种玉米为种谷子,是河北省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提供有效供给的缩影。近两年,河北省各地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创新供给,在稳定优质麦种植基础上,一方面调减籽粒玉米种植,加快发展杂粮杂豆、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林果花卉等高效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农业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型升级。
省农业厅春播意向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意愿明显提高,今春“张杂谷”、冀谷系列品种的种子销售量明显增加。预计今年春播作物玉米1326.4万亩,比上年减少44.7万亩;谷子252.7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亩;大豆122.8万亩,比上年增加8.8万亩。
省农业厅厅长魏百刚介绍,今年,河北省将调减太行山、燕山及农牧交错区等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400万亩,改种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200万亩,加快发展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杂粮杂豆、花卉等特色产业。同时,以环京津12个蔬菜生产大县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设施蔬菜,吸引京津企业在河北省建立蔬菜保障基地,重点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肉蛋奶北京市场占有率分别提高2个和5个百分点。
产品结构调优的同时,河北省还把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修复农业生产环境,让农业生产“绿起来”。
石家庄市栾城区温家庄村河北天合农庄的蔬菜大棚里,以虫治虫生物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指着挂在茄子秧上的一个个胡瓜钝绥螨、异色瓢虫纸袋,农庄技术负责人刘东东介绍:“这些都是我们养的虫子,胡瓜钝绥螨用来防治红蜘蛛、白粉虱,异色瓢虫用来吃蚜虫。这些捕食螨在大棚蔬菜上捕食害虫表现优异,大大减少了虫害,杜绝了农药的使用。”
不仅是河北天合农庄,如今,在河北省大棚蔬菜生产中,以虫治虫、粘虫板杀虫等一系列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得到广泛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到8800万亩次。
让人们吃得更健康、更安全,河北省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种植方法。今年,全省将以转变施肥方式为重点,加快化肥减量增效和新型肥料技术推广,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
农业新业态、新功能不断涌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步入景县津龙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区、养殖区、农业生态体验观赏区、农产品加工区错落有致。1000多亩果园、3000亩油菜花、1500多亩苜蓿色彩斑斓,引得游人如织。
从最初单一的养殖业起步,到如今集蔬菜水果粮食种植、畜牧养殖、饲料生产、食品加工、沼气发电“五位一体”,景县津龙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拓展新业态、新功能,带动园区内上千名农民收入翻番。
长期以来,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产业链条短、业态单一、附加值低,严重制约农业功能的拓展和综合效益的提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河北省从建园区、强加工、拓功能入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让农业迸发出无限新活力。
按照“发展规划在园区结合、经营主体在园区聚合、生产要素在园区整合、三次产业在园区融合”的思路,河北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引领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全省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0个、市级356个,省级园区共聚集企业2910个、合作社4908个、家庭农场1174个,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71%,带动周边农民487万人,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5.7%。
农业产业化集群蓬勃发展,河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720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去年首次超过1万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6%。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1300多万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纯收入户均11500元。
广袤的燕赵大地,农村电商层出不穷,全省实现了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农村电子商务双向流通渠道全覆盖、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普及全覆盖。目前,全省已建成县级公共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62个、乡镇物流配送中心580个,新增网民40.33万人。
休闲农业势头强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业变得功能丰富、多姿多彩。去年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收入超过67亿元。在河北省,农业正在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发展奔头”的产业。
“三权分置”推动土地加快流转,提升农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拿到了土地承包权证书,今春衡水市桃城区前铺村村民李志勤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责任田流转给种植大户了。
平乡县绿洲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金辉则用550亩流转土地的经营权证书,从邢台银行平乡支行拿到了12万元贷款,并用这笔钱及时为500多只种羊买进了一年的饲料。
这些变化,源于河北省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足问题,河北省全面推进农村各类资产资源确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目前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林权确权任务已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完成93.2%,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完成71.8%。
“三权分置”的有序实施,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当前各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全省土地流转率达3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带动河北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月10日,泊头市宋八屯村的麦田里,6架无人机在操作手的指挥下飞到一百多亩麦田上空喷药。十几分钟后,小麦病虫草害一喷综防便高质量完成了。
“无人机飞一次,就把麦田除杂草和春季病虫害防治两件事儿都干了。”望着正在作业的无人机,泊头市通航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茂动的自豪溢于言表。无人机作业既减少了操作人员与农药的接触,减少了中毒情况发生,又减少了重喷和漏喷现象,喷施用药量准确,提高了农药利用率。
今年春季,河北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已超过12.8万家。通过土地托管、流转、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这些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放眼全省,新型经营主体日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角,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了河北省农业生产集约化步伐,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