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用杏“围选1号”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07.12.2015  17:5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仁用杏“围选1号”的生产环境条件、建园、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的采收及采后处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仁用杏“围选1号”的栽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但是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l8407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DB13/T344 大杏扁综合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围选1号   蔷薇科李亚科杏属仁用杏抗寒品种,树势生长旺盛、干性较强,萌芽力强、成枝力弱,抗寒、抗晚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腋花芽也能结果,早实、丰产。该品种于2010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4 产地环境条件   年均气温≥4.2℃,10℃以上的年活动积温2300℃以上,无霜期≥110天,海拔高度1200m以下,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中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6~8。   环境条件符合GB/T l8407的规定,灌溉用水符合GB 5084的规定。  5 建园 5.1 园址选择   园址应选择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地方,避开低洼地及盐碱地;山地建园应选坡度较缓的阳坡、半阳坡或者坡度平缓的阴坡。 5.2 整地   整地方式采取沟状或穴状整地。沟状整地宽度60~100cm,深度80cm,长度视坡面而定;穴状整地规格为100cm×100cm×80cm。整地时,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分开,生土作埂,熟土回填,施入基肥(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30~50kg/穴)。 5.3 苗木准备 5.3.1 苗木规格   选择1年生一级嫁接苗。苗木分级按“DB13/T344 大杏扁综合标准”执行。 5.3.2 苗木处理   苗木在起运过程中必须做好根系保湿;运到栽植地立即假植,并尽早栽植;栽植前将苗木根系在水中浸泡12~24h,使苗木充分吸水;对已断的主、侧根进行剪截,剪出新茬为限;苗木根系可用适当的杀菌剂杀菌消毒。 5.4 栽植 5.4.1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根据地形条件、土壤肥沃程度及管理水平等确定:土壤肥沃或平地株行距3m×5m、土壤肥力中等或山地株行距3m×4m。 5.4.2 授粉树配置   配置花期一致的授粉树。授粉树以白玉扁为主,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比例为4~5:1,即4~5行“围选1号”配置1行白玉扁。 5.4.3 栽植时间   在春季土壤解冻至苗木萌芽前进行。 5.4.4 栽植方法   可采用节水抗旱栽植法。栽苗时在回填好的穴中间,挖出一个长、宽、深各30㎝的穴,将水灌进小穴内,用铁锹在穴内和成稀泥粥,然后把苗木根系放进泥粥里,手握果苗上下抖动使苗木根系逐渐沉入泥粥里,超过接口部分后,再轻轻向上提苗,使根系舒展,然后把苗木直立在穴中间,使苗木根颈与地面持平。待泥粥凝固后封上一层暄土,用1㎡见方的地膜,中间穿一小孔,从苗木上端套下铺于地面,用土将孔和四周压实,严防透风,穴中心成锅底形。采用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保持湿度,缩短缓苗期,促进苗木健壮生长。 5.5 定干   定干高度70~80㎝,整形带内留6~7个饱满芽。萌芽后选留角度较好,生长健壮的新稍做主干延长枝和基部主枝培养。 6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树盘管理   定植以后,在树干周围修埂筑盘,树盘的大小依定植穴而定,树盘要大于定植穴,新植幼树树盘直径在1~1.5m,以后随着树龄的增大逐年加大。 6.1.2 覆盖   每年春季用粉碎的秸秆或杂草覆盖树盘,厚度为10~20㎝,并覆土2~3㎝,以不被风吹走覆盖物为度,秋后将覆草翻入土中。 6.1.3 间作   幼树时期树盘以外行间空地可进行间作,间作物种类为矮杆浅根作物,即薯类、豆类或葱、药材、草等。 6.1.4 生草   提倡生草栽培,当草长高到30~40cm时可进行刈割,留茬高度10~15cm,割下的草覆盖于树盘内;无生草栽培的果园,行间或树盘内的杂草亦可进行刈割覆盖。 6.2 施肥 6.2.1 基肥   在果实采摘后施入。基肥种类以腐熟的厩肥、粪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幼树期亩施基肥1000~2000kg;盛果期亩施基肥3000~4000kg。施肥方法以穴施、环状沟施为主。 6.2.2 追肥   在开花前15d左右追施第1次,以氮肥为主;硬核期追第2次肥,以追施速效氮肥为主,少量配施磷肥;施肥量一般亩施尿素10~15kg。采收后追施第3次肥,此期以磷、钾肥为主、适量加入氮肥。盛果期施肥量应按肥料种类和结果量大小而定,一般每生产100kg杏仁,需氮(N)15kg、磷(P 2 O 5)7.5kg、钾(K 2 O)12kg,不同树龄施肥量不同。 6.2.3 叶面喷肥   在果实膨大期、硬核期、果实采收后,各喷1次0.3~0.5%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单独喷肥,也可结合喷药进行。 6.3 灌水和排水 6.3.1 灌水   有灌水条件的一年可进行3次灌水,第1次灌水在花前12天,第2次灌水在硬核期,第3次灌水在上冻前。 6.3.2 排水   雨季来临前修好园内排水沟,保证果园内雨后积水不超过24h。 7 花果管理 7.1 预防晚霜 7.1.1 栽培管理   早春灌水,树干涂5倍石灰乳。 7.1.2 熏烟   花期气温降到-1.5℃并有继续下降趋势时,点燃堆草或烟雾剂进行熏烟防霜。 7.1.3 化学措施   秋季喷布5000~10000倍4%的赤霉素乳油,或发芽前喷0.8~1.5%的食盐水,或500~2000倍青鲜素水溶液。 7.2 人工授粉   “围选1号”自花结实率低,如花期遇到低温或大风天气,需采取人工授粉。 8 整形修剪 8.1 整形 8.1.1 自然圆头形   主干高50~70㎝,树高3~4m,冠径4m左右;在主干上着生5~6个主枝,除最上部一个主枝向上延伸外,其余主枝错落着生,向外围斜上方伸展;主枝基部与树干呈45~50°角;每个主枝上每隔40~50㎝选留一个侧枝,每个主枝选留2~3个侧枝。 8.1.2 自然开心形   主干高50~70㎝,树高3m左右,无中心领导干;全树有3~5个主枝,错落着生在基部主干上;主枝基角50~60°,呈开心状排列;每个主枝上留2~3个侧枝,侧枝上着生结果枝组;各类枝组配置本着合理利用空间,均匀分布的原则。 8.2 修剪 8.2.1 幼树的修剪   幼树的修剪以整形为主,同时促进早花早果。控制主枝开张角度在45~50°左右;对主枝延长枝留40cm左右进行短截,促发侧枝;对其它营养枝视空间进行拉枝处理,拉枝后开张角度控制在60°左右,促进花芽形成。 8.2.2 初果期树的修剪   初果期树的修剪以扩大树冠、培养结果枝组和促进结果为主。对主枝进行短截,促进各级骨干枝形成;对骨干枝中下部的部分短枝适当短截,培养小型枝组,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对主枝以外的部分中长枝采用拉枝缓放,抽生中短枝,形成较多的结果枝。   结果枝组的培养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发育枝采取短截、缓放和回缩等措施来实现。   夏季修剪以抹芽和摘心为主。 8.2.3 盛果期树的修剪   盛果期树的修剪以维持树势为主。在加强肥、水管理和合理负载的基础上,适当加重修剪力度,多短截,多回缩,以促发新枝,更新树势。 8.2.4 衰老树的修剪   衰老树的修剪以更新树势为主。根据衰老程度,进行骨干枝的回缩更新,充分利用徒长枝更新复壮,延长结果期。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综合防治措施。即在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的基础上,搞好清园,减少病源。化学防治使用农药的种类按GB4285和GB8321规定执行。重点是对仁用杏流胶病、天幕毛虫、蚜虫、杏仁峰、红蜘蛛、杏球坚蚧壳虫、大绿浮尘子、东方金龟子等病虫进行防治 9.2 防治措施   按“DB13/T344 大杏扁综合标准”执行 10 采收及采后处理 10.1 采收时机   杏果由绿变黄,果肉自然开裂达到10%时,即可采收,严禁采青。 10.2 采收方法   手工采摘,过高处可用木竿轻轻敲落,少伤枝叶。 10.3 杏核加工及晾晒   果实采收后,将果肉与杏核分离并分别晾晒。杏核晒干至手摇有响声(杏仁含水量5%)时,即可贮藏。 10.4 破核取仁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破核。破核前需用筛分选杏核,然后分批破核,并捡出霉烂变质及破碎杏仁,按“DB13/T344 大杏扁综合标准”进行质量分级。 10.5 包装   包装符合国标GB7718的要求。 10.6 贮藏 晾晒后经过严格检查,达到标准含水量时,才能包装,贮藏,避免因含水量过高而造成霉烂变质。贮藏库要干燥、通风、无异味、无鼠害,禁止与有异味、有毒害的物品共运、共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