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 间:2015年11月10日
地 点: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凯红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新闻局副局长
嘉 宾:王培安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杨文庄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
张春生 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司长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新闻局副局长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方面的情况大家很关注,媒体作了很多报道。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先生、法制司司长张春生先生。下面先请王主任作介绍。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王培安: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后,全面两孩政策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境内外媒体热评,群众热议,借此机会,将有关情况向各位朋友作个介绍。
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从我国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一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促进家庭的幸福与社会和谐。当前,多数群众希望能够生育两个孩子,据调查,20-44岁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93个,农村是2.1个左右,城镇是1.8个左右。还有80%的人希望有儿有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从长期看,政策调整后,家庭规模有所扩大,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亲缘关系网络,增强家庭的代际支持、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发展。
二是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1年的23.3‰下降到2014年的5.21‰,妇女总和生育率由5.4下降到1.5-1.6,有效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性保障和支撑。进入本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总量惯性增长的趋势明显减弱,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人口开始减少,群众生育意愿发生了重大变化,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据预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50年可增加3000多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到2050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与不调整政策相比降低2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三是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短期看,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扩大相关领域投资,增加就业。长期看,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更为显著。虽然近期会略微推高人口抚养比,但是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将降低人口抚养比,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
《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这样一个目标已经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预留了空间。因为政策落地以后,我们预测到2020年总人口是14.3亿,还不到14.5亿,所以说预留了空间。政策调整后,对资源环境压力略有增加,但不影响国家既定资源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时机成熟,条件具备
全面两孩政策是在科学研判人口发展态势,总结单独两孩政策实践,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是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供科学支撑。2004—2006年国家组织人口发展战略研究,2007、2008年,当时国家人口计生委就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即双独两孩、单独两孩,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实施全面两孩。今年年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相关部门,围绕“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战略和应对老龄化政策进行了专题研究;组织若干研究团队,依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201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等数据,利用国际国内现有的分人群分要素回推、孩次递进、联合国人口预测和微观仿真等四种测算方法,对全面两孩政策下的人口变动状况,进行了多方案测算比较。与此同时,就政策调整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召开了近百场论证会,而且组成若干个组,到22个省区市调研,形成了上百万字的系列研究报告。
经测算,在目前约1.4亿已育一孩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按现行生育政策可生育二孩的约5000多万人,占37%;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新增可生育二孩的目标人群约9000多万,占63%。新增目标人群中,40-49岁人群占50%。预计,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出生人口明显增加,生育水平有所回升;新增二孩主要集中在城镇,占全部新增二孩出生数的76%(其中超过20%是流动人口);全国人口总量增幅不大,峰值延后2年左右,2029年达到峰值14.5亿人。
二是劳动年龄人口比较充裕,社会抚养负担比较轻,是调整生育政策的有利时机。目前,我国15-64岁人口约10亿,预计2020年为9.9亿,2030年为9.6亿,2050年还有8.3亿。目前,少儿抚养比是22.5%,老年抚养比13.7%,社会总抚养比36.2%,仍处于社会总抚养比低于50%的人口红利期,是调整政策的有利时机。据已有的统计数据记载,1982年我们社会总抚养比是62%,少儿抚养比是54%,老年人口抚养比8%,可见那个时候负担还是比较沉重的。
三是单独两孩政策的平稳实施为全面两孩政策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单独两孩政策落地扎实有力,出生人口数量符合预期。截至2015年9月底,约176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2014年人口出生率比2013年提高了0.29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了1.72个点,是近年来出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大家都知道,生孩子十月怀胎,单独两孩的效应主要是今年才能体现出来,因为单独两孩政策多数省区市是去年3月份以后才正式落地。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释放了部分生育势能,降低了出生人口堆积的风险,有助于准确把握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加强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的衔接,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面临一些挑战,是可预期、能应对的。比如,妇幼保健、托幼、教育等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短期内,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供需矛盾加剧。特别是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增多,妇幼保健任务加重。女性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性别歧视可能会加重。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这些问题是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
三、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创新发展,确保全面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把这件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办好,需要配套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依法组织实施。
一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赋予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新的内涵。当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是要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引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调控人口总量、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
二是创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取消两孩以内生育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准备生育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办理登记,免费领取生育服务证,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办理,落实首接责任、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做好便民服务。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制度。
三是做好政策衔接和相关公共服务。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做好政策调整前后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切实解决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和服务能力短缺问题,确保母婴安全。合理配置托儿所、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人口需求。
四是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制度,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对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加大帮扶力度,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调整完善生育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保障女性就业权益。
五是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和风险防控。完善信息动态采集机制,加强人口变动情况调查,建立健全人口监测和预报预警制度。加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强化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和监督,管控可能出现的波动和风险,确保政策平稳落地实施。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胡凯红:
谢谢王主任。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先通报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有一个问题,刚才王主任提到了,根据调查,20-44岁的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93个,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现有的生育成本之下,有生育条件而且有生育意愿的这些人,即使全面放开政策的话,生育的孩子数也不会超过2个,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完全取消生育限制呢?
王培安:
刚才我介绍了,2004—2006年我们国家组织了全国300多位专家,开展了两年多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人口发展的一个目标,就是基于我国人口总量过大、人口众多的情况,确定了1.8左右生育率的发展目标,刚才你提到了1.93,很显然比1.8高了。第二个数字我也介绍了,有80%的家庭希望儿女双全,这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要实现儿女双全,有儿有女的目标,生两个孩子是达不到的。按照德国一个很著名的人口学家发现的一个概率统计原理,就是要实现每一个家庭有男有女,平均生育子女数要3.02个才能实现有男有女。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人口众多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本国情,目前我们的人口总量是13.68亿,到2020年将是14.3亿,到2030年将是14.5亿。就是到了峰值以后缓慢下降,到2050年还有13.8亿。所以,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长期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将长期存在。刚才介绍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其中有一个变化,过去长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控制人口数量。前面介绍了一个词,我们的目标是调控总量,劲儿要放在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合理分布上来。再说远一点,国家的发展竞争力主要不在人口的多少上,也不是说人口众多就是强国,我们现在发展的关键是人的素质,就是要下大力气把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本强国,这样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
在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之后,有人会质疑我国以往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取得的成效,请问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推行的,这些年来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培安: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中国的计划生育历程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句话叫“起于忧患”,第二句话叫“行于艰难”,第三句话叫“成于均衡”。成于均衡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出的目标,是我们现在和今后要努力的目标。为什么讲起于忧患?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从建国初期的5.4亿,到70年代初的8.3亿,20年间增长了3个亿,这是净增长。当时我国新增的固定资产年均是200亿,只能解决200万个就业岗位,就是有上千万的人就业难。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又增长了1.6亿,就是说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初这30年间,我们生了6.7亿,净增长是4.6亿。过快的人口增长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广大群众在吃饭、穿衣、住房等方方面面都面临很多的困难。
基于此,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基本国策,并写入了宪法。年岁长一点的,60年代初出生的都会有感受,那个时候吃饭、穿衣、住房、交通、行走都是很困难的。当时新增的固定资产是每年200亿,只能解决200万个就业岗位,有上千万的富余劳动力。所以,中国的计划生育是起于忧患。
40多年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是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二是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淡水资源等会比目前低20%,人民生活质量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目前,15岁以上的国民人均受教育水平达到9年以上,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1.7/10万,儿童死亡率降至了8.9‰,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1994年开罗人发大会上提出的。三是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为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红利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四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也为世界人口发展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树立了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所以说,实践证明,我国从基本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行计划生育,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有力支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谢谢。
金融时报记者:
2007、2008年左右,我们都参加计划生育新闻发布会,那时候他们已经说要考虑两个孩子,但是后来这个改革没有下来。所以我先问一下,2007、2008年的时候,你们考虑这个改革的时候,有哪些部门不同意或者反对这样的改革?为什么往后推了四五年?
王培安:
可能是我没有介绍得很清楚,你没有听得很明白。刚才我说了,2004—2006年,我们国家组织了一个规格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300多人的专家队伍,参加的工作人员还有若干,进行了两年多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是公开发布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第一步,双独两孩,夫妇两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孩。这个政策是在1984年以后,前前后后有些地区就开始实施了,但是一直到前两三年全国才普遍实施。第二步,单独两孩,大家都知道是2013年作的决策,2014年普遍实施。第三步,全面两孩,是今年作出的决策,应该说明年才能普遍实施。这是根据我们国家人口发展的形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的,不存在说2006、2007年的时候就提出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那时候提出的是“三步走”的政策,这个步骤是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的。
金融时报记者:
我去的发布会是2008年,是你们这个报告之后,那时候他们说的不是“三步走”,是说很快就实施。我的问题是有哪些部门反对,就是说在国家有哪些声音或者哪些政府的部门不愿意把这个政策放开。
王培安:
我觉得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清楚了。至于你刚才说2008年新闻发布会谁说了就要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我是搞计划生育的,我没有这个印象,那个时候肯定没有说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是,“三步走”政策没有公开,因为这个事很敏感,是当时人口计生委在一定范围内掌握的这样一个思路和打算,当时还没有到公开的时候。
中新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全面两孩政策什么时间正式启动实施?有没有一个计划或者时间表?第二,我们有上百万的计划生育基层工作队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他们的工作任务或者目标又是什么?
王培安:
第一个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这样一个部署,党中央对“十三五”的这样一个建议,需要全国人大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大家知道,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里是没有这样一个规定的,所以需要全国人大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相关的配套措施,然后各地依法组织实施,是这样一个步骤。全国人大修法通过之日,就是这个政策生效之时。
第二个问题,你说上百万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队伍是不是没有事做了,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政策调整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任务,我们认为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内容更丰富了,要求也更高了。因为既要帮助群众生好孩子,又要管控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需要更加注重生育关怀,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婚育健康全程服务;需要做好政策调整前后的计划生育和社会经济政策的衔接,做到政策落地平稳有序;需要加强出生人口的动态监测,防止出生人口的大幅波动。因此,基层计划生育的网络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就是说,这个工作任务更多了,而且更重了、更艰巨了。通常有这样几句话,第一是要解决生得起的问题,就这样一句话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大城市,一个是经济负担的问题,再一个是精力的问题,大家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第二是要解决生得出的问题,刚才介绍了,这个目标人群40岁到49岁的占50%了,所以要解决生不出的问题。第三是要解决生得好的问题,而且还要做好相关的服务,生得好就是优生优育的问题,所以任务是增多了,任务是加重了,这个队伍只能巩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彭博新闻社记者:
您如何评估这个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率的影响?大多数的评估都认为出生率会有短暂的上升,之后会不断下降,这也是全球很多国家实行类似的政策之后所展现出的一种发展态势,所以请问您是如何评估这个新的政策对出生率的影响的?您在报告当中作的这个0.5%的数字是如何得来的?
王培安:
这个问题请杨文庄先生回应。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 杨文庄:单独两孩政策,包括现在的全面两孩政策,都是在国家相关部委组织了非常多的专家,有很多专题课题组,在一起研究得出的。从单独两孩看,我们2014年已经比2013年出生率上升了0.29‰,人口也比2013年增加了47万,特别是二孩的增加,从2013年31%提高到了34%,所以政策的效应还是很明显的。从全面两孩测算,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社会科学院等等相关部门都投入了很多力量,都有专门的报告,对于未来放开全面两孩政策的影响、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对新增人口的影响都是非常一致的,认为在2020年左右,差不多有1700万人出生。最近几年生育水平会有一个提高,最高年份要突破2000万,每年净增由于政策的因素会在300多万以上。到2050年,15岁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增加3000多万。对经济的影响,近期会对托幼服务、母婴产品、妇幼保健有直接拉动。因为大家也看到了,目前股市由于二孩的影响,一些跟妇幼有关系的股票都有比较好的表现,对近期会有直接拉动。对远期,社科院的研究表明,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会有0.5%左右,到2050年左右,由于全面两孩出生的人口会成为很优质的劳动力,对经济的发展会有个积极的、正向的推动作用。
全面两孩的研究是非常深入、非常全面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的报告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认同和肯定。
王培安:
我补充两句。这个9000多万的目标人群是怎么得来的?前面我已经介绍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可能具体介绍了,主要是通过分人群分要素回推测算法,第二个测算方法是孩次递进生育模型,第三是微观仿真模型,第四是联合国人口预测模型。联合国模型是基于联合国2015年全球人口展望使用的方法和数据测算,中国的全面两孩目标人群及出生人口是这样测算的,是组织了若干的专家团队,反复论证。
第二,对广大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进行调查,有高、中、低三个方案,刚才介绍了,虽然是9000万,9000万里面有一些是不愿意生的,有一些打算要生,但是条件已经不许可了,生不了了,就是说这9000万里面33%的人会生,中的方案是28%,低方案是23%的人会生。9000万,28%的人会生,就会算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2000多万。不是说就集中在这5年全部都生出来,大约1700万会在这5年内生出来,每年平均生育的孩子数大约300万左右,有的年份可能会高一点,剩下的还有几百万还会推后,在后来几年逐渐释放出来,比如年轻一点的,还有根据他家里的经济、工作等情况安排推后生的。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港澳地区比较担心的是国家放宽二孩政策对港澳的医护和奶粉造成的压力。卫计委宣传司司长说,应该说不会对港澳造成冲击,依据是什么?会有怎样的处理方法?
杨文庄:
香港是一个国际购物中心,在南方有很好的美誉度,广东及深圳的很多乡亲到香港采买一些东西,购买婴儿奶粉,引起了一些香港居民的不满。但是我觉得,一方面,在妇幼产品生产方面,这几年我们会按照国家“十三五”工作总的安排,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国内的企业也会根据社会潜在的需求加大投入,国际市场也会有很多资源,根据中国新生人群的需要,提供一些母婴产品进入市场。我们国家政府会根据未来新增人口的需求,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进一步加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开放发展就要把国际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共享发展就是应当让有需求的群众和家庭获得他们需要的那些产品。我相信未来不会对香港的市场或者对香港老百姓在奶粉、尿片方面的供给构成什么样的威胁,因为我们全面两孩的政策落地以后,生育率还要不断地释放出来,不会一天就爆发式增长,相信国际国内都会看到这个市场的潜力,加强这方面的投入,会很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医疗方面,这两年随着单独两孩的实施,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了,加大了投入,在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的当年,我们就开展了健康能力的提升、技能的训练,效果还是很好的。我也注意到,昨天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兰英说,北京市的压力是最大的,因为单独两孩政策以来,每天有3万多到妇幼健康机构做备案的妇女,应该说压力是比较大的。实际满负荷有26万的接待能力,明年可能达到30万左右,但是他们通过加强服务,加强周转,也完全能够满足需求。还有,北京市的社会投入也在很明显地增长,包括初级的妇产机构也有很多力量,只要加强分级诊疗,加强基层的培训,引导群众合理地选择助产服务机构,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已经听到北京市的主任充满信心地说,能够应付政策调整后新增人口的需求。因为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的压力是最大的,我相信北京这些问题能够解决,我们其他省也会采取很多措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稳妥扎实有序地调整政策,是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强妇幼能力建设的时间和空间。
王培安:
刚才杨文庄先生回应得非常好,我再补充几句。刚才你提的问题也很有针对性,概括起来就是要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升能力,还要创新机制。谢谢。
北京电视台记者:
我看到发布稿中提到,2015年9月底约有176万对单独夫妇提出了再生育的申请,我看到有媒体报道,8月底我国约有1100多万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条件的夫妇,按这个比例约占16%左右,这个比例不是很高。请问如何看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夫妇对生育二孩面临的精力和经济方面的矛盾、纠结,我们在讨论二孩政策的时候,谈到生育率或者其他的影响,对它的配套措施有怎样的看法?
王培安:
实际上你这个问题反映出前段时间媒体和一些人士认为单独两孩政策遇冷了、高估了。我刚才说的是合乎预期的,为什么合乎预期?它有个参照,什么是预期?当然,每个人心里的预期是不一样的。我讲的参照,就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的第二天,国家卫生计生委接受媒体采访,也就是本人接受媒体采访,就说了一句话,即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它的效应体现在出生人口的规模上,出生人口的数量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出生人口规模和数量。1999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是1834万,2000年是1771万,2001年是1702万,这是个参照。刚才介绍了,2014年,我们的出生人口规模是1687万,差13万就是1700万。刚才我还说了,单独两孩的政策效应要今年才比较充分地释放出来,因为生孩子要10个月嘛。今年9月底,已经有176万对夫妇申请生育两孩,可以预期,在去年的基础上,只要增加50万、60万的出生量,就是完全合乎预期的,和2000年前后的规模是相吻合的。
第二,政策刚出台第一年就有16%,应该说不算低,因为明、后年或者再过几年还要生的,不是一年就生完了。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看到材料中间您刚才介绍我们要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做好政策调整前后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能不能请您跟我们介绍一下具体这个是指什么?
王培安:
请张春生先生回答。
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司长 张春生:在刚才王主任的通报当中,讲到了关于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前后的相关政策衔接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关系到两孩政策实施之前很多计划生育家庭的福祉。针对这方面的政策问题,年初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围绕计划生育家庭的民生改善,组织了一系列政策方面的研究,并和相关部门充分协商,有了很好的进展,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考虑。总的原则是,按照王主任刚才讲的,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就是说,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后,新的计划生意家庭按新政策执行,之前的按照老办法。老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正在实行的关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及其他相关的家庭发展政策。大家比较关心的主要还是奖励和优待问题,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两孩政策实施之前,这些计划生育的家庭将依法享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给予他们的相关奖励和优待,如果他们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按照相关规定条件和标准,依然继续享用相关的奖励和政策优待。如果说在此之前他领取了独生子女证,但是他希望申请再生育的话,按照新人新办法的要求,他就不再享有原有的独生子女相关的奖励优待。国家卫生计生委为了能够按照五中全会精神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工作,之前做了大量准备,和各地做了沟通。目前各地也是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总的要求,配合做好地方相关政策衔接的研究,进而加强这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使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充分地体现在基层,并且使老百姓真实地感受到政策方面的平滑过渡。
王培安:
比如过去的独生子女家庭继续奖励,新产生的独生子女家庭,不愿意生二孩的就不再奖励了。这就叫做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过去领了独生子女光荣证,你现在又想生第二个孩子,就不再对你进行奖励,但是过去已经奖励的不收回。补充这样一句,谢谢。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王主任,谢谢两位司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