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爱“髓”缘,生命接力:邢台两位“80后”共同搭建“生命的桥梁”
7月16日上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采集科,32岁的任泽区小伙李普,静静地躺在床上,随着血细胞分离机不停运转,268毫升带着祝福的造血干细胞悬混液正缓缓从仪器中分离,为远方素不相识的18岁白血病患者,点燃了生命的火种。李普也正式成为邢台市第31例、任泽区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32岁的李普是任泽区一名建筑工地的电焊师傅,长期户外工作的他皮肤显得有些黝黑,也许是平时工作比较劳累,每天完工后,他喜欢喝点小酒缓解疲劳,在得知捐献安排后,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捐献,在此后的一个月他滴酒未沾清淡饮食,坚持锻炼,近一个月的时间,他的体重就从236斤减到210斤。生活中,李普心地善良,经常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急需血液,在外打工的他和工友一起走上献血车,开启了人生中的无偿献血之旅。此后,害怕打针的他一直坚持献血小板,近年来,无偿献血4000多毫升。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着快乐。
在2016年“5.8世界红十字日”活动中,李普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今年4月,李普接到市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电话,当时他的母亲刚做完白内障手术,需要照顾,但面对等待救命的患者,他还是克服了困难,准备捐献。在顺利通过高分检测和体检后,7月11日下午,李普冒雨赶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开始5天的动员剂注射。7月16日上午8:14采集正式开始,历经近5个小时的时间,李普一直保持平躺的姿势,中午12:50采集完成。饱含“生命种子”的2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由志愿者冷链保存,第一时间乘坐高铁送往患者所在医院,拯救一名与李普有缘的18岁男孩的生命,点燃他重生的希望。
“感谢您,给了我一个全新的希望,给了我一个光明的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便可以重回到校园。长大以后,我会努力生活,做一个象您一样,对社会有贡献,有爱心的人......”受助人在写给李普的感谢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为了救人一命,我躺这5个小时不算什么,希望那位和我有缘的小兄弟早日康复。”略显疲惫的李普坚定的说。
巧的是,另一名80后志愿者,来自襄都区的刘鑫16日也来到该所医院,来打第一针动员剂,将捐献造血干细胞。
刘鑫今年34岁,是襄都区南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医生,2017年6月份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今年5月6日,市红十字会收到省干细胞库再动员通知后与志愿者刘鑫取得联系,得知初配成功后,刘鑫当即表示同意进行高分辨血样采集。
“我不紧张,也没什么好犹豫和担心的。我了解过相关资料,骨髓捐献对人体不造成风险和伤害。倒是对方,那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他才是真正有生命危险的人。”刘鑫说,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捐献活动,并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共同架起更多守护生命的“桥梁”。7月21日,他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进行采集,为另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