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政府救市

28.07.2015  00:15

  自上周国家队取得救市第一阶段胜利之后,本周市场人气转旺,上证指数连破4000、4100点两道阻力位,一度逼近4200点大关,个股行情也开始趋于活跃。在人声鼎沸,涨停连连之际,很多人似乎忘记了几周前的崩盘,以为大牛市又回来了。但是,周五尾盘的市场跳水告诉我们:牛市并未重现,市场大幅下跌的风险依然存在。

  冷静看待“救市”举措

  目前救市的观点五花八门,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冷静对待。

  首先,政府救市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股市炒到4500点以上,而是为了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完成股市的资产定价和交易功能。从合法性的角度看,如果金融市场暴跌已经危及到金融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生活的安全,政府有责任出面维护金融秩序,包括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譬如说增发货币,央行注资,等等。这些措施,只是在生死攸关时刻,政府不得不采取的非常手段。这些手段在挽救金融秩序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社会财富的分配,侵蚀正常的经济秩序。所以,一旦市场恢复正常,这些措施必然会尽早解除,或者用市场化手段逐步置换。那种认为政府救市是因为怕市场下跌——是救助散户投资者的善举——是错误的。因为股市交易是投资者的自愿选择,盈亏理应自己承担。

  其次,救市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大盘指数的高低。有人认为,如果股市不涨到4500点或5000点之上,救市就算失败。其实,只要市场交易功能和融资功能恢复了,内幕交易和其他欺诈行为减少了,救市就算基本成功,至于3500点还是4500点合适,并没有客观标准。有人拿券商救市宣言里承诺4500点以下不减持来认定这就是救市目标,也是不客观的。应该说,由于当时情况紧急,难免忙中出错,承诺4500点是一个重大瑕疵,是很不专业的行为。试想,如果4500点不减持,4600点减持不?4700点减持不?如果大家都预计到4500点之上减持,那市场还能到4500点吗?另外,即使券商不减持,也不表明其他机构不减持,证金公司难道就不可以减持?

  第三,救市成功与否尽管没有客观标准,但有些具体指标还是可以想象的。从交易量看,每日20000亿元交易额被认为是投机过度,那么12000亿元~15000亿元是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标准?从个股表现看,如果每天涨停的个股与跌停的个股相当,也是一种标准。从融资余额看,从7月17日开始,股市融资余额恢复每日增长的态势,7月23日增量达到90亿元,已经初现平稳态势。从统计看,市场已经出现了一批创出历史新高的股票,这也是市场功能恢复的标志。

  第四,从博弈的角度思考。如果市场交易基本正常以后救市资金一直在市场中操作,那么国家队就成为市场亿万投资者的博弈对手,大家的投资策略会从对上市公司的研究转向国家队策略倾向的研究,后者就成为股市庄家了。由于国家队资金超过万亿,行动起来难保秘密,会被很多知情人钻空子,从而成为人人争食的唐僧肉,这种局面怎么可能长期持续?

  理性看待市场

  市场是理性的,这从股指期货的表现就看得出来。从本周看,国家队明显减少了在股指期货上的博弈,从而期货市场显现了它的本来面目:各期货合约一律贴水,而且呈明显的空头排列。有人说这种局面表明在股指期货上操作的人傻,都是一群智商不高的散户。我不大认同。从沪深300期指开设以来的历程看,股指期货多数时间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是现货市场的领先指标,试想,怎么可能有那么一大群傻瓜,使用十倍杠杆,常年在那里玩亏损游戏?

  我想,在公安部进驻证监会严查恶性做空的背景下,做空期货需要极大的勇气,如果不是看清了目前股票市场的大局,理解国家队的难处,他们不会这么果断做空,而且贴水幅度如此之大。其实看看A股目前对香港市场溢价43%,看到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的疲软,我们应该清楚,这一轮股市暴跌绝不只是因为融资盘平仓机制所酿成,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市场的估值水平实在太高,发动牛市的时点也太早。 所以,一味地夸大融资盘的作用,过分强调政府救市的效果并抱有不切实际的上涨预期,对投资者是十分有害的。不管政府愿不愿意,救市资金在适当的时间退出是可以理解的,股市随经济形势和企业效益波动也是正常的,即使下周市场再回到3800点之下,我们也不能认为救市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