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记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于江

24.09.2015  11:26

珍惜生命不辱使命
——记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于江

环渤海新闻网 2015年9月22日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赵珺)在华北理工大学实验教学的岗位上工作三十多年来,1956年出生的于江给大家的印象是憨厚朴实、心灵手巧。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之余,他不求回报,志愿奉献。2000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他“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并获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银奖奖章。

1978年,于江大专毕业后分配到华北理工大学工作。那时的唐山刚经历过一场空前的大地震,许多人在灾难中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不得不与轮椅为伴。有一次下着大雨,于江在骑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有残疾的老人在雨里吃力地摇着电动轮椅缓慢前行,见此情景他急忙下车帮着推。在交谈中,他了解到老人的电动轮椅已经坏了好多天,由于结构复杂,精密原件较多,一直找不到修轮椅的地方。于江二话没说,便将这位老人推回了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车修好。从此,于江承担起为残疾人修理轮椅的义务,这一修就是三十年。修过多少辆电动轮椅,帮助过多少残疾人朋友,他自己也数不清楚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受灾致残的残疾人朋友渐渐离世,电动轮椅的更新换代,也使维修需求逐渐减少。可是于江却没有因此闲下来,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科钻研和科技创新上。

热情认真的态度是做好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他经常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很多实验项目经常要用到车床、钻铣床、电焊、气焊等,特别是电锯、电刨子都是比较危险的设备。为防止同学们操作不慎受到伤害,他每次都一件一件地讲解其性能和存在的隐患,亲自示范操作。工业设计是一门富有想象力及创造性的学科,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他总是细心地讲解、手把手地指导,并牺牲周末的休息时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细心的他还经常收集一些废弃的物品作为模型材料,和同学们一起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生活中的于江可谓是多才多艺,摄影、摄像、动画制作、视频编辑样样精通。他创作的“世博葫芦烙画”DV作品进入上海世界博览会,通过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民俗文化。河北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华北理工大学召开,为完成为省大运会录像的任务,于江熬了两个通宵,设计并制作出一台“自驱动无轨摄像踏板车”,站在上面拍摄画面平滑稳定,与专业轨道车的效果一样,这在录像行业尚属首创。在省大运会开幕仪式上,踏着滑板车、肩扛摄像机的于江成为操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此项发明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废寝忘食的工作和长年的劳累,使于江患上了肾癌,一侧肾被切除了。手术后不到一个月,身体尚未痊愈,于江就不顾领导和家人的劝说重回工作岗位。生命是宝贵的,但生命更是有价值的。不善言辞的于江常以王进喜、焦裕禄为榜样激励自己,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一名教师,他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将热情奉献给党,奉献给社会,一如他的梦想宣言:珍惜生命,不辱使命。

新闻链接: http://tangshan.huanbohainews.com.cn/system/2015/09/22/0116018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