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出台一系列政策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倾斜:专利可入股 让老师腰包鼓起来

22.01.2016  10:35

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这“四技合同”每年快速递增。华东理工大学的诀窍便是:从政策设计、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出发,确保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职务发明成果“作价入股

为激发教师发明创造以及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的热情,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积极参与推动出台了一系列特殊倾斜政策,包括:专利实施许可经费的50%可作为人员费、40%留课题组作为发展基金;职务发明成果作价入股,成果完成人占有技术股份的50-70%,其余由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持有,技术入股所形成的学校股权及分得的红利视为相关科技人员当年或次年的科研业绩,这些在上海部属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中都是敢为人先的激励政策。

据悉,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国家首批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还是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受学校委托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移等工作。

“‘四技合同’每年快速递增,中心通过建立规范的‘四技合同’管理流程、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提供指导咨询服务,避免出现‘四技合同’重大纠纷,‘四技合同’在上海技术市场的认定数、认定通过率连续多年在上海高校中保持领先。”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严格规范的程序管理、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还为学校“营改增”申请免税做足了风险预防准备,并成为上海市合同认定快速通道唯一的试点部属院校。

据悉,目前该中心专兼职人员已达20余人,并在各主要学院建立起技术转移工作网络,在各地建有包括10余个技术转移(联盟)分中心、工作站和6个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内的技术转移平台。同时,中心人员作为科技人员的组成部分,职称可按工程系列晋升、享受相关待遇等,中心还通过自筹资金设立了技术转移激励基金,有力地促进了校内技术转移资源的有效整合。

学校收入“前十”全是老师

据介绍,该中心通过招标选中了包括煤气化、甲醇合成等技术在内的学校7个技术项目,其中煤气化技术是第一次与国际某著名公司同台竞标胜出,从此打开了大规模推广应用之门。截至目前已推广到近50家企业、100余台气化炉,而技术转移到美国的合同金额就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成套大型化工技术首次向发达国家技术转移,也是中国高校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海外技术许可费用项目,目前该煤气化的第二代技术已于2015年成功许可给国内企业。

前两年,我们校长悄悄做了一次学校老师收入统计,结果他发现,自己进不了前十位,前十位都是我们团队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家能源煤气化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刘海峰笑言,这是华理的胸怀,允许老师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致富,“华理已经形成这种氛围。

眼下,专利实施许可已成为华东理工大学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重要形式。几年来,学校专利实施许可的到款金额占全部横向经费的25-3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三方合作促进产学研创新体系

张江青浦园区所在的区域面临着高校与科研院所短缺的问题。2014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牵手张江青浦园后,针对园区企业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华理在第一时间安排该领域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对接与落实。

2014年,张江青浦园区建立了以袁渭康院士团队所在的华东理工大学实践基地,招收了该校本科以上毕业生37人。面对2016年,华理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尝试让该校的科研师生在园区内创新创业。

据透露,下一个五年,青浦区将会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这三大主导产业上相继发力,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重点领域人才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