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冲破藩篱谋跨越

21.01.2017  04:40

  宇清环保脱硫塔建设现场。宇清环保供图

  几年前,宇清环保因除尘设备不过关屡屡被罚。袁伟华摄

  宇清环保建成的除尘塔效果显著。宇清环保供图

  阅读提示

  去年入冬以来的几轮严重雾霾天气,让不少消费者开始入手电动防雾霾口罩、空气净化器和房屋新风系统。在购买过程中他们发现,电动防雾霾口罩多是来自南方的品牌,净化器的生产厂家也是国外和南方一些地方的。作为雾霾比较严重的省份,河北本土防霾产品却寥寥无几。

  据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环保产业年增速将超20%。这对于专注环保治理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块“大蛋糕”。

  省第九次党代会将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以期借势迅速做大做强。

  但目前,因为规模小、技术弱、体系差、竞争力不足等,致使我省环保企业面对巨大市场“蛋糕”却分食乏力。

  如何尽快破解制约,实现产业跨越提升,是河北环保产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分食“治污大蛋糕”,本土企业不给力

  近日,石家庄市民李女士看到一则报道,说浙江研制出一款超强石墨烯口罩,经权威部门检测,其PM2.5过滤效率达96.4%。“要是咱们省内也有这样的企业,能生产这样的产品该多好!

  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公司董事长徐自发这一阵很忙碌,公司正在市场上推广一种空气源热泵产品,这种新型燃煤替代产品在省内销售火热。

  徐自发注意到,跟他在河北市场上竞争的对手,主要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河北企业很少。

  面对巨大的环境治理需求,河北本土产品显得有些缺位。

  实际上,环保产业是顶层设计最完备的产业之一。自2003年始,国家环保、工信、发改委等部门就陆续出台了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2015年,我省发布了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

  政策催生市场,机遇不容错过。

  “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有望达到17万亿元,环保产业年增速将超20%。我省环保市场更不容小觑,此前我省《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30%左右,到2017年达到1800亿元以上。

  与百姓的直观印象不尽相同,我省一些企业因为环保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工业排放污染治理领域,尚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

  “以前我们生产耐火材料,一开工就浓烟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因污染环境屡屡被罚!”1月13日,站在石家庄宇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总经理封彦彦道出了2009年之前的“窘境”。

  被罚得急了眼,企业便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烟囱“不冒烟”。

  一开始,封彦彦请一家环保设备生产厂家支招儿,几经试验,烟尘排放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别人不行就自己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封彦彦和团队发明了一套PLC湿干法联合除尘器,解决了烟尘排放问题,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这让封彦彦看到了新的商机。

  2011年,封彦彦成立了一家环保公司,正式走上了环保设备生产之路,昔日污染大户,变身治污企业。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宇清环保已经成长为业内知名的“治污专家”,仅在除尘方面就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年产值3亿元。其先进的除尘脱硫技术,受到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江苏等地化工企业和发电厂的青睐。

  “虽然我们在近些年培育了一些明星企业,但目前河北是环境治理支出的大省,还不是环保产业大省。”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兰国谦直言,相比江苏、福建、浙江等环保产业发达的省份,我省从事环保治理的企业虽有近2000家,但总体来看规模小、竞争力差。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省3000多家环保监测、治理和服务企业,有5家上市公司,其他大多为中小微企业。年收入5亿-10亿元的不足5家,1亿-5亿元的不超过10家。

  技术短板较明显,多重制约需破解

  到底是什么在制约河北环保产业发展?

  “审视我们的环保产业,可以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企业产品技术比较单一,依赖复制低端治污产品和技术为生。”兰国谦认为,最大的瓶颈是技术。

  “在技术层面,我们的企业虽然有一些专利,但综合能力普遍不强。”兰国谦表示,老百姓对我省环保企业知之甚少,也跟技术创新力不足有很大关系,“缺少贴地气的明星产品和明星企业,认知度自然差一些。

  兰国谦以浙江企业新开发的石墨烯口罩为例分析说,这款防雾霾口罩,应用了新材料石墨烯,正是浙江企业技术创新力的一种体现。而兰国谦曾调研过一家江苏治污企业,其拥有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同时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保证了产品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专家认为,研发能力不足,产学研及成果转化链条不明晰,这些技术层面最大的短板,导致河北企业在分食“治污大蛋糕”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技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宇清环保的成长经历,在我省环保治理企业中非常有代表性。”兰国谦说,类似宇清环保这种“久病成医型”的转型企业,在我省还有不少。比如,有一家企业原来是做纺织材料的,凭借在除尘布袋上的研发积累,也开始转型做环保治理。

  能通过自有技术突破进入环保产业毕竟属于少数。大多数企业则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技术储备不足,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引进技术或单一技术,稳定性较差。

  除了技术瓶颈,另一个制约河北环保产业发展的是资金。

  宇清环保生产部经理封俊方举例说,曾有钢铁企业来找他们合作。不过现实问题是,越是大的治理项目,投资就越大。因为按照项目施工的惯例,大量资金投入要由环保企业垫资。

  产业结构相对偏重、污染企业偏多的现实,的确给宇清环保这一类的企业提供了机遇。如今,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不少污染企业一直在环保治理上下功夫。大型企业可以购买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服务,小企业没那么大的投入实力,只能自己想办法。

  有关专家认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其他因素也不能忽视。

  其中包括,受政策指引性和地方垄断性因素影响,市场主导性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具有领导力的龙头企业难以脱颖而出。同时,产业发展环境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节能环保标准体系还不完善,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尚未到位,节能减排税收和金融支持政策有待完善。

  发力创新求突破,培育龙头带集群

  封俊方最近正在忙着实施石家庄柏坡正元化肥有限公司“氨法脱硫脱硝除尘”项目,通过宇清环保的装置处理后,该公司的废气、废料成功变废为宝,每年新增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去年7月份北京举行的科技成果评价会上,他们的技术得到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环保部专家的一致认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和专家给宇清环保点了赞,让宇清环保的生产和研发团队充满了希望,同时也有了更大压力。“现在环保标准年年提高,技术必须随时跟上。”封俊方说,企业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实验研发机构,也在申请建立研发中心,积极跟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希望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治污专家”。

  寻求技术突围的不仅仅是企业。不久前省长张庆伟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选择,聚焦产业转型、环境治理、原始创新、服务民生四大主攻方向,聚集整合创新资源,重点实施十大技术创新专项和四大科技示范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突破一批精品钢、高效农业、污染源解析等共性关键技术,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孵化中试和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建设一批百亿元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业界认为,这是河北走发展新路在新一年里给环保产业带来的政策利好。而省政府的这一部署,也契合了业内人士基于调查研究的想法。

  兰国谦在调研后发现,江苏是全国环保产业规模最大的省份,配套政策完备,产业体系健全,企业规模也比较大,但依然存在集群松散且缺乏龙头,产品总体上以低端制造为主,产业融资渠道匮乏等难题。对此,江苏采取的对策是强化龙头引领强化集群效应,构筑多元化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

  对照河北环保产业现状,兰国谦认为,我省在环保产业的顶层设计上已相对完备,重点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强调更精准。

  “比如,工作措施要精准。今年我们要把治理燃煤污染当做重点任务来抓,那么我们就需要精准抓住治理源头。在此基础上,治理中要用什么样的主导技术、推广什么样的专业设备、有什么样的投资标准,都需要政府进一步明确。”兰国谦说。

  据介绍,当前我省已经有了一批环保产业园区,但这些园区的集群化发展大多停留在同类型企业的聚集上,而不是产业链或装备生产与服务相结合的聚集。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龙头。”兰国谦认为,龙头企业是构建产业集群的核心力量,必须依靠有能力主导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资金链、创新链的龙头企业,形成能够对全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在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兰国谦认为,根据省政府作出的部署,我省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加强研发统筹协调,促进环保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和产业化。“最好能够由政府或产业协会牵头,按照‘政产学研企’的协同发展模式,打造专业化科技智库,开展联合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也有业界人士提出,资金门槛虽然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要面临的瓶颈,但为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政府应该更加强调绿色金融的落实,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向这些企业倾斜,创新担保方式、设置产业发展基金等。

  最近,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向省政府提交了一个报告,提出建设“河北省环保产业大厦”。

  这个“环保大厦”将包含环保产业技术产品展示厅、环保医院、环保超市、研发中心、情报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等多个板块,拟邀请环保治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多方入驻,形成企业、金融、技术捆绑发展。

  “它的现实作用是为产业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但其更大意义在于为整个行业竖起一面旗,希望能承担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兰国谦说。

  相关

  尊重游戏规则释放市场需求

  采访中,一家环保治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参与招标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低价投标的企业参与进来,而且这些企业往往能依靠远低于行业平均报价的价格最终竞标成功。

  这位负责人认为,现实中存在的市场缺乏平等竞争规则、监管部门环境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具体的考核评价措施以及环境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一些好的技术和服务得不到市场应用,阻碍了企业及整个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业界认为,新形势下,环保产业跟污染治理要放在一起来统筹考虑,不能就产业论产业,就治污论治污。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加强推进发展环保产业,来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释放和规范环保服务市场,进而扩大环保市场需求空间,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促进环境污染治理。

  就如何释放市场需求,专家提出两条意见。首先,要为环保市场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质量评价体系。在更加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将环境治理由项目思维转到质量思维上来。不能说每年上了多少环保治理项目就完成了目标,而是要有治理效果的综合性评价指标。

  如此,不仅可以真正实现环保产业与环境治理的直接对接,还可以让拥有一定技术实力的成长型企业有更多发展机会。

  其次,专家认为,环保产业与其他新兴产业有所不同,大批企业在成长期会受到技术和资金瓶颈的限制,企业“护苗期”非常需要加大呵护力度,也要求环保产业扶持政策要更加精准。比如,在促进技术进步上,需要建立环保技术研究开发、设备成套、示范工程、技术转化、污染治理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而在资金扶助上,业界认为,应考虑成立各级产业基金,可以为企业的研发投入、资金周转、贷款贴息等提供更加直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