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小山村变成了“大课堂”
8月26日至9月6日,我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0名同学在指导老师李静的带领下来到赤城县镇宁堡乡仝家窑村进行了为期11天的写生实习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一方面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山石林木之间,引导其通过观察、概括等艺术手段进行自主的画面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构图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贫困山区的村情民情,运用仝家窑村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艺术创作,进一步传承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小山村”变成了我校人才培养的“大课堂”。
到村之初,李静老师在开课动员时强调:“这次的写生课与单纯的课程教学有所不同,希望同学们在提高艺术创作能力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李静老师带领同学们克服困难,确保教学效果,他们坚持白天室外写生创作,晚上对每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
为了丰富课程教学内容,9月1日上午,同学们又来到方家梁村,举行了主题为“文化扶志 艺暖乡情”的送艺下乡活动。同学们“兵分三路”,素描组为村内的退伍老党员郭瑞、90岁高龄的岑巍岐等老人进行头像素描,用线条勾勒他们的岁月沧桑;摄影组为在村的农户拍摄全家福,用镜头记录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水彩组挑选村内的美丽视角进行艺术创作,用亮丽的色彩描绘山区村落的独特之美。活动之后,同学们又来到40公里外的县城,将拍摄的照片和画作进行冲洗、镶框和装裱,作为礼物送给村民,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在村期间,师生们还与仝家窑“玉萍麦秸工艺画坊”的民间艺术家石玉萍老师进行了交流,学习了解当地麦秸画的制作工艺,李静老师也结合作品与石老师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人才与学科优势是高校扶贫的优势与特色。我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魏广龙老师和他的团队,为仝家窑村“量身打造”了一套村庄提升改造规划方案。初步改造后的仝家窑已经具备了承接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与乡村旅游的基本功能。暑假期间,来自我校电气学院、化工学院、文法学院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百余名师生到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产品设计专业20名同学则是第一批到村开展教学活动的团队,这也成为了打造“河工大——仝家窑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的重要推动力,为后续探索高校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张迪 图/霍占良 韩永 审核/冯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