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让农民“智慧种田”

18.06.2015  16:13

当崭新的物联网技术与古老的农业碰撞,会激荡出怎样的图景?三夏时节,记者在 河南 省多地了解到,物联网正为农业插上信息化翅膀,让农民种田开启了“智慧新模式”。

“想了解墒情,不用下地挖土了,坐在家里看看手机就行。”6月17日,商水县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卫远说。

让这一幕变为现实的,是合作社农田里出现的新玩意儿——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 河南 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2012年开始在全省建设该系统,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设立了一处监控点。

河南 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郑国清介绍,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农田里设置各种感知终端,装配摄像头,通过电脑手机即可实现对农田作物的远程实时监控,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让农业变得更加精准高效,如今已在全省八九个县设点。

在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农田的监控点,一个摄像头可以监控约1000亩农田的情况,离得较近的农田,麦穗的大小也清晰可见。这些画面,通过网络,千百里外也能实时看到。感知系统还能监控农田里的温度、湿度、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等。

杜卫远告诉记者,有了这套系统,农民种田就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碰到疑难病害可以向省里的专家请教。“今年俺们合作社的 小麦 平均亩产约12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河南 省农技推广站建设的“ 小麦 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项目,也是类似的农业物联网技术。该项目在 河南 省已经建成远程监控站点25个,代表了全省不同的 小麦 类型区,可以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降水量等,基本上达到苗情监测自动化、苗情动态可视化、麦田管理科学化,为足不出户开展 小麦 苗情诊断与会商、 小麦 灾害预警、预防与灾后补救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河南 省一些省辖市也在积极行动,其中鹤壁市建设了大田智慧物联系统,做到了农田环境、苗情、灾情的可视化、数字化,还能把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时传递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记者在淇滨区种粮大户唐全合的办公室里看到,农田的土壤温度、湿度等精确 数据 在电脑屏幕上清晰可见。有了及时监测和预报,一旦发现病虫害,合作社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专业队就会立即行动。

物联网与农业的结合,正在古老中原显示其巨大魅力,进一步夯实了农业稳产增产的基础。 河南 省农科院曾对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项目示范区 小麦 进行对比试验,示范区平均比非示范区亩均增产 小麦 26公斤,节约化肥成本30元。

“在 河南 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物联网技术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郑义说。(来源: 河南 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