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杰:热点学校新生报名为何静悄悄?

20.08.2014  13:06

    8月18日、19日是郑州市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的日子。笔者饶有兴趣地发现,除了18日上午一些热点学校门口比较热闹外,剩下的一天半时间,这些学校就门可罗雀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笔者研究教育多年,这种奇怪的现象包含着几种深意。

    一是各学校辖区内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占比很低。所有热点学校都把学生年龄限制在2008年2月29日以前出生。这样,哪怕是超过一天,也不符合条件,就不能报名。再一种普遍情况是,很多学生的户口没有迁移过来,虽然城里生城里长,但是随着农村户口的金贵,大家都不愿进城落户。

    二是今年形势严峻,都在观望之中。教育主管部门对外一致说不准收择校生不准收择校费,谁收处理谁,谁收谁担责,没有校长往枪口上撞。面对私下里关系密集关系复杂不得不收的择校生,怎么办?没人愿意提供参考答案。

    三是择校暗流涌动,学校的违规行为更加隐蔽。基本可以断定,在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占比不高的情况下,众多学生被逼到择校行列,不得不掏出大笔中介费和择校费,想方设法拿到学校录取通知书。这其中依然有两种普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一种是年龄超过六周岁的学生完全可以在掏钱之后进入学校正常读书,这半岁的年龄就是校长权力发挥作用的弹性空间,可以自由裁量,有关系者基本可以如愿;另一种是生在城里长在城里但是户口不在城里的学生,也要千方百计找关系上学读书。以往,基本是半公开化,可以一手交钱一手进人,现在危险了,干脆全部转入地下,依旧是一手交钱一手进人。

    学校基本还是那些学校,可是外来的孩子逐年增多,择校只能是越来越严重。不错,是有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量身定做的学校为其服务,可让人尴尬的是,这些学校没有一个属于热点学校,几年下来竟然成了农民工子弟学校,更加显得薄弱,反而为择校火上浇油。

    俗话说出水才见两腿泥。择校到底有多严重?不妨等开学那一天,让各个热点学校公开自己的招生信息,只要真实可靠,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两天本该车水马龙的学校门口为何变得“生意惨淡”。问题是,有哪一个热点学校敢于公开这种信息呢?恐怕一个也不会有!

    许多人都不会料到,教育的民生意义尽人皆知,可偏偏义务教育大打折扣,义务教育“不义务”。其中的择校让义务教育发生了“癌变”,一些家长不惜代价,花费成千上万让孩子完成义务教育,怎么会不怨声载道?择校的深层影响则是,那些没有能力择校的学生一开始就有了阴影,美丽的教育怎么会变得这么丑陋不堪?到底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越来越变得可怕起来,而且这种担忧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毁灭感。